第275章 踩着靖江王进步
洪武三年,太祖封侄孙朱守谦靖江王,九年,朱守谦就藩桂林,迄今传承十二世。搜索: 拉小书网 本文免费阅读
此时,现任靖江王朱亨嘉正把朱至澎的联络信交给自己的管家朱永福。
长史、王卫指挥使等都是朝廷派遣的官吏,说不上亲信,管家是自小养大的,与王府荣辱一体,属于绝对的心腹。
朱永福刚看个开头,就止不住地发抖。
废人澎相约造反!
信里面,朱至澎许诺事成后迁亲王,并以整个广西为封地。
显然朱亨嘉心动了,不然就该直接找官府,再不济也应该把桂林府的头头脑脑们请过来。
朱永福犹豫片刻,说道:“大王,当将信使与信件上交官府,以洗刷嫌疑。”
“若是靖江除爵,你当如何?”朱亨嘉问道。
朱永福愣了一下。
靖江王爵除,他只能另寻出路,不要说王府管家的显赫,连富庶的生活都难保证。
“瑞桂蜀先后除国,可见朱由检父子削藩之意坚决。晋代鲁秦庆诸王先后被害,罪魁祸首同样是朱由检父子。
靖江王名为郡王,实则与亲王无异,岂能独免?去年,狗皇帝剿灭土司叛乱,过桂林而不入,可见狗皇帝迟早要动手。”
朱亨嘉先是直呼皇帝太子名讳,甚至骂出了狗太子,可见反意已决。
“大王,王府无兵无将,即便响应蜀王难成事。”朱永福委婉地说道。
你个菜鸡心里有点逼数吗?你刚振臂,还没来得及一呼,桂林府的衙役就把你逮了。
“蜀王信里说的很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由检父子收海税、收矿藏,又招揽泥腿子让士绅承担重税,可谓天怒人怨,只要联络他们,必然群起响应,但是全取广西不在话下。
到时候蜀王在北而我在南,他登基御极,我亦称孤道寡世镇广西,岂不美哉?”朱亨嘉信心十足地说道。
迷之自信,就跟他历史上自称监国一样。
朱永福能怎么办?
他打心眼里认为此事不可能成功,但是作为靖江王的影子朱亨嘉往哪走,他只能跟着往那边挪动。
人生就是这么无奈。
于是,朱永福不得不去联络志同道合者。
他没有发现,身后一直跟着人。
广西官府得到的通报比朱亨嘉早了好几天,原因是朱至澎派来的信使一路上吃喝玩乐,根本没把送信的任务当回事,直到盘缠花完才匆忙赶到桂林,还没进城就被捉了。
然后又被放了。
“总觉得这样设计靖江王有些不妥当。”何腾蛟颇有些不好意思。
他宅心仁厚,按察使关守箴可是腹黑心狠之辈。
“抚台,我等是在测试靖江王的忠心,若其恪守本分,就该将信使信件送来,隐匿不报,可以解释为亲亲相隐,都是宗室,太子殿下必然能够理解,若是真有谋逆之举,我等就是为国除害。”关守箴说道。
何腾蛟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只是本可以管束,却放任自流……”
“抚台,靖江王年岁不小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他自己心里有数,即便迫于我等压力而隐忍不发,迟早还是祸害。不趁着朝廷有余力时处置,说不得能倾覆社稷。”关守箴说道。
他打断了何腾蛟,颇有些不礼貌。
没法,确实是心急。
何腾蛟得太子赏识,又在平定土司和征安南两战中筹措后勤有功,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其他人可没这么好的未来。
眼看着山东收复在即,巡抚布政使都未确定,此时不抓紧时间立功表现,难道等升迁的机会被人瓜分殆尽才运作吗?
“巡抚,按察使。”何腾蛟的锦衣卫保镖葛大命进来,道:“靖江王收留了信使,并且派朱永福联络党羽了。”
“好,立刻动手……”
“抚台稍安勿躁。”关守箴再次打断何腾蛟,说道:“才开始联络,最多只有口头承诺,无法作为证据使用,若是太子因此去爵除国,难免落个苛待宗亲的污名。
我们等一等,等朱亨嘉弄出花名册誓约旗帜等物件后,将其与同党一网打尽,如此太子殿下除靖江王爵,谁都挑不出理来。”
“抚台,按察使说的对,此时动手确实太早了。”葛大命附和道。
查办靖江王谋逆功劳非同小可,足够主办参办者升官,而劝靖江王恪守本分,连个口头嘉奖都捞不到。
不止是关守箴,葛大命也存在这个需要。
被派来做保镖的,都是锦衣卫中平庸之辈,除非揭发被护卫者有功,否则一辈子就这样了,而何腾蛟显然不会成为葛大命晋升的踏脚石,于是,靖江王就成了不可错过的机会。
所有下属都是一个心思,何腾蛟不好反驳,却还是担心。
“此时不动,若是靖江王成了气候怎么办?”何腾蛟问道。
“抚台,朱亨嘉身边遍
布眼线,其府中人一举一动尽在掌握,朱永福等人联络的人同样在掌控之中,不会有纰漏的。”葛大命信心十足地说道。
广西按察使、锦衣卫、镇守将军、守备等文武机构联手,朱亨嘉就是三头六臂,也得成为大家的踏脚石。
此时,远在酉阳的朱至澎可不知道小老弟已经四面楚歌,他只知道自己四面楚歌。
“秦良玉那老娘们敢兴兵犯境,孤非要给他一个教训不可!”朱至澎恶狠狠地说道。
廖中承劝道:“大王,秦良玉领兵三万,其中还有五千白杆兵,若与其靡战时朱慈烺忽然从后杀出,大局必坏。此时应该趁着秦良玉尚未深入,先破了朱慈烺这路。”
“传令,全军出营,孤要在葫芦谷大营过夜!”朱至澎环顾诸将,恶狠狠地说道:“昭告全军,擒杀朱慈烺者,封郡王!”
被逼急了,也不讲什么“顾念宗室亲谊”的道德优越感了,只要获得朱慈烺,生死无论。
贼兵大军出动的消息很快送到了太子面前。
“看来巴王那边准备就绪了,不然贼军昨天败了一场,不可能这么快发动进攻。”朱慈烺做出了判断。
只恨崇山阻隔,无法与秦良玉有效沟通,只能盲猜一下。
太子的判断很正确。
诸人一致作出判断。
“贼人倾力来攻,殿下要不要避一避?”麻三衡劝道。
朱慈烺笑着问道:“可知你治军严谨兵法精熟,为何还没被放出去主掌一路吗?”
麻三衡拜道:“臣愚钝,请殿下提点。”
“缺乏信心。”朱慈烺说道:“区区十万乌合之众若是能打破八千禁军驻守的营寨,本宫这三年岂非浪费了?诸卿也该以死赔罪!”
“臣只是以为殿下安全最为重要,若有万一……”
朱慈烺打断他,说道:“你若是对自己对全军将士有信心,就不应该说出万一两个字。”
“臣受教。”麻三衡拜道:“若是有一个贼兵冲进大营,臣提头来见。”
“去吧。”朱慈烺挥手打发了麻三衡。
待其离开,方正化说道:“爷,麻将军尚且年轻,缺乏历练,若有机会,不妨放出去历练历练。”
“等收回山东,让他去直沽轮换吧。”朱慈烺说道。
直沽口守军经常出击,却以捕杀建虏的散兵游勇为主,整体上处于防守状态,还是能锻炼人的。
说着话,太子又抽出了一本奏章。
什么是勤政啊?
这就是喽。
哪怕身在前线,该批的奏章还是得批,而且还会派快马送回去。
在军兵臣民眼中,却是太子平叛的绝对信心。
打开奏章看了一眼,朱慈烺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咦,这姚启圣可以啊。”
“确实可以。”方正化笑道:“仅凭七寸不烂之舌能从阮逆处索取一百八十五万两赔偿,做军中参议屈才了,应该去理藩部。”
奏章送给太子之前要分类,所以方正化提前看过。
洪旭上奏了姚启圣的谈判结果,虽然与高祥龙谈的时候表现的贪婪,汇报的时候很老实。
一百八十五万,包括安南人给他和洪旭的孝敬一并记在赔款之中。
“姚启圣能谈出如此结果,主要是军威鼎盛,若非其在军中为参议,未必有这个底气。”朱慈烺说道。
方正化笑着问道:“爷不会打算把左尚书派到军中历练吧?”
朱慈烺回道:“左懋第不需要,后来者未必不需要,不知军事则难知进退,无法有效地与外藩交涉,有损国朝利益啊。”
“以爷的眼力,不可能出此差错。”方正化说道。
“要为长远计。”朱慈烺还要再说时,外面响起了火炮声。
朱慈烺起身,道:“走,去伙房看看。”
方正化愣了一下,问道:“不去看前线?”
朱慈烺反问道:“你觉得有必要吗?”
方正化想了想,确实没必要。
太子坐镇营中,军兵都有主心骨,只要军兵不慌乱,区区十来万叛贼,确实不值一提。
与其上前线干扰将士的发挥,不如去看看伙食。
其实伙食不会有短缺,毕竟东宫卫本部人马的伙夫,但是火炮一声接一声吵的看不下去奏章,还不如出去转转。
太子批评麻三衡没有信心,其实他自己的定力也不怎么够,不然就该当炮声不存在,依旧静心处理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