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62章 清君侧

铛~铛~铛~

汉中南郑黄官庄,两个衙役敲着铜锣走到了近前。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乡亲们聚一聚啊,朝廷布告。”陈大力叫道。

听到声音,百姓们都聚了过来。

十一月了,没什么事情,都在家闲着呢。

见人聚拢的差不多了,陈大力说道:“乡亲们,朝廷征贡品……”

“什么?巡抚不是说了,免除所有赋税吗?”

“你们这些狗腿子好大的胆子,敢背着巡抚私自收税。”

“走,去找巡抚告状,非得让这些狗东西喝一壶。”

百姓们立刻炸了锅。

他们可不管征贡品跟征税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自己会背上很重的负担,当然不愿意。

“乡亲们听我说完,听我说完。”陈大力连连吆喝下止住了抗议,连忙说道:“这次是太子花钱买,不是赋税,抚台说了,汉中茶叶卖不出去,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把茶叶卖给太子,能赚不少钱,完全可以过个好年。”

“大老爷真是这样说的?”有人问道。

黄官村虽是在山里,然而距离汉中府城也就六七十里,一天就能到,他们的消息很灵便,也知道巡抚是个好官。

最起码许诺的免除赋税都做到了,哪怕前线需要军粮,也是采购后雇人运输,所以汉中恢复的还不错。

只不过所谓的小江南,也就汉江两岸,稍远一些的地方尤其是山里,只能靠天吃饭,这日子也就勉强维持。

所以听到倪元璐要给太子卖茶叶,都心动了。

“你们也知道抚台清正廉明,我们绝不敢假传他的话的,抚台让南郑县各村运一百石茶叶去府城。

这是给太子的,千万不敢跟糊弄西边一样糊弄太子,那是断大家的生计。

月底之前运到,要赶在圣诞节之前运去南京,时间很紧的,过时不候。”陈大力说道。

又有人问道:“只要雨前嫩芽,那些老茶怎么办?”

陈大力不满地说道:“抚台能帮你们卖茶就不错了,还要怎么的?太子什么好茶没尝过,你那劣茶配给太子看吗?留着,等商路通了卖给西边的鞑子去。”

汉中盛产茶叶且品质颇高,唐时为贡品,宋时转运开封不便,转而运往陇右熙河地区换马,由此汉中成为与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至国朝,汉中茶叶贸易越发兴盛,官方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民间贸易额数百万两。

但是随着流贼兴起商路断绝,茶马贸易衰落,如今关中甘肃皆为贼人占据,贸易彻底断绝,大量茶叶凋零在树上,官民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此时太子大把撒钱恢复,倪元璐果断抓住了机会,但是他没敢弄劣茶糊弄太子。

青海甘肃乌思藏不讲究,也讲究不起来,茶包里掺树叶也无所谓,国朝产茶区可不少,把这样的茶叶给太子,以后就别想着做生意了。

总之,先把太子的胃抓住,然后图谋南直隶的市场,再往全国扩张。

有这样的觉悟人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尤其时情况复杂的地方。

湘西多土司,因为云南广西改土归流,各土司之间一直在串联,可谓暗流涌动,为求稳,湖南巡抚李之椿按下了朝廷布告,决定不从湖南征集贡品。

但是架不住有心人借此做文章。

此时,保靖州筸子坪长官司长官廖中承、滑石江巡检司巡检廖世功,隆江巡检司巡检廖长禄以及廖家族人齐聚一堂。

因为都是自家人,廖中承开门见山地说道:“永乐年,朝廷授予我等世职,令我等保境安民,二百年来,我等兢兢业业,不敢怠慢,朝觐供奉,无一所缺。

当今无道,削我等世职,二百年传承化为乌有,子孙后代沦为庶民,百年之后,你我与山民何异?

矿产山林,天生地长,本为我等安身立命之基,朝廷一纸诏书剥夺,全不顾我等泣血哀求。”

诸人脸现悲愤。

改土归流对朝廷有好处,对他们却只有坏处。

土皇帝变土霸王而不可得,终日里为生计奔走忙碌,甚至难求温饱,想想都心酸地流泪。

朝廷还要收走矿藏。

这可是财富源泉,优渥生活的保证。

“世叔,你说怎么办?”廖长禄急不可耐地说道。

廖中承脸上出现狠厉,道:“朝廷征发贡品,山民必然惶恐,我们可以趁机挑起事端,让朝廷知道我们的厉害。”

廖世功说道:“长官,云南广西变乱,顷刻而灭,就凭筸子坪的势力,无需皇帝亲征,州里就把我们镇压了,我想姓彭的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保靖州宣抚司承袭数百年,一贯独大,永乐年间彭氏内讧,朝廷趁机在保靖州内设立了两个长官司和多个巡检司以削弱彭氏势力。

即便如此,彭氏依旧独大保靖州,而且现任安抚使筸彭朝珠屡次

出兵与流贼作战,麾下兵强马壮,廖家一长官二巡检绑在一起也不是对手。

廖中承说道:“彭氏甘为朝廷走狗,却未必愿意被去世职,且湘西川东那么多家土司,大多是不愿意的,还有贵州各土司,只要联合起来,朝廷只能退让。”

“好,就这么办!”

“就该让朝廷知道厉害,不然还以为我们好欺负呢。”

“广西云南的土司安逸久了,不会打仗,我们可是打惯了的,定能让朝廷铩羽而归。”

“长官,分派任务吧。”

群情激奋,迫不及待。

他们没有世职,但是作为廖家族人,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若是改土归流,土官可以获得封地,他们只能成为平民,想到以后的凄惨日子……他们比廖中承更加积极。

“若是石柱出兵怎么办?”

不知道谁说了这句话,全场沉默。

良久,有人骂道:“狗日的石柱,狗日的马家,狗日的秦良玉。”

石柱忠心耿耿,肯定不会跟着叛乱的,并且石柱实力强横,威望素著,说不定能领着川东土司来打湘西。

怕是要被打成狗屎。

“她秦良玉得了王爵,在朝廷里享福,其他人可没有,谁肯跟她干?待联系了川东各土司,第一个就灭了石柱。”廖中承恶狠狠地说道。

出其不意,以众击寡,说不得真能灭了石柱?

诸人按下对石柱和秦良玉的恐惧,商量起怎么鼓动各家土司举兵。

廖中承认为这个不难。

世职,矿藏,山林,朝廷想把土司们连骨头带皮一口吞掉,土司肯定不会束手待宰。

气氛已经有了,就差个人烘托。

在筸子坪这一亩三分地上,廖家一个眼神就能让山民陷入噩梦之中,放眼天下却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虾米,他们能够联系周边土司,却不够鼓动整个湘西。

需要一个扛把子。

“蜀国虽除,诸宗室影响力犹存,而废蜀王朱至澎流落沅州,我等可奉其为主,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共举大义,清君侧,正朝纲。”廖中承掷地有声地说道。

甭管藩王的名声有多臭,知名度是没问题的,做个吉祥物再好不过。

诸人同意,又商量了细节后分领任务,各自去做准备。

远在南京的太子并不知道湘西的暗流开始涌动,此时,他正在迎接皇帝。

行礼后,太子与诸臣拱卫着皇帝进城。

朱由检回头看了眼落后半个马身的太子,问道:“当家的时候独断专行,这个时候倒装怪。”

朱慈烺笑道:“爹才是天下之主嘛。”

“狗屁,我能做得了你主?”朱由检呵斥一句,又道:“滚过来,有事跟你说。”

“哎。”朱慈烺轻踢马腹加了个速,与皇帝老爹并驾齐驱。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宣示太子权威与皇帝相同,属于小细节。

“看中枢递过来的奏报,明年三月出兵山东,为何山东巡抚还没确定?”朱由检问道。

朱慈烺回道:“还在考虑,毕竟要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你打起来可没那么舒坦。”

“高斗枢挺好的啊,爱民如子,能力卓著,如今湖北安定,正好调任山东。”朱由检说道。

朱慈烺说道:“李自成或会出兵策应建虏,需要人统筹湖北全局。”

朱由检说道:“练国事在江西干的不错,可以调任南京,广东左布政使郭都贤在江西干过,正好接任。”

听着还以为他要夺回朝政大权呢。

其实不是。

单纯是怕山东巡抚或者总督履职不力,影响了他打仗。

转运粮草、招抚流民、安定地方等等,但凡有一件没做好,大军就得回头收拾烂摊子。

朱慈烺说道:“爹放心,肯定精挑细选的,误不了事。”

“你心里有数就好。”朱由检话题一转,问道:“朕送回来的美人怎么样?”

“留了三个,皆已怀孕。”朱慈烺淡淡地回道。

朱由检目瞪口呆片刻,竖起大拇指说道:“好小子,有太祖风范。”

算准排卵期,一炮中的。

馊易鸡。

朱慈烺微微一笑,说道:“爹可得努力了,不然到时候百八十个孙子可没地方封。”

朱由检点点头,道:“确实,等歇口气就出去打,明年收了山东,再去把南交趾收了。”

父子俩刚过城门,一骑飞奔而来。

清化港遭遇偷袭,被击伤击沉船只二十余艘,军民死伤三百余。

“好胆!上次阮逆图谋偷袭,为风浪所阻,朕以为贼子不敢再来,却没想到胆敢偷袭。朕立刻回去,非得灭了阮逆不可!”

说着,皇帝减速勒马,打算调头。

“稍安勿躁。”朱慈烺拉住马缰,道:“以后国朝四面开战,父皇陛下要学会信任各部大将,不能什么事都

亲力亲为。”

想起十七年来各种烂仗,朱由检火不打一处来,冷哼道:“哼,但凡能用,也不至于毫无作用!”

朱慈烺笑道:“未必是诸将不能用,或许是父皇陛下不会用呢?”

“你再说一遍!”朱由检提起双锤轻轻敲着。

更加火大了,要不是这孽子还有几分用处,非得带去校场好好锤练一番。

看他打消了立刻回交趾的念头,好大儿微微一笑,加速往城里跑去。

有的人能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