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啪!

郑明旭跪地行礼。

他既没有因获得巨大权力而激动落泪,也没有因责任重大而显得不知所措。

郑明旭面对圣意,一脸的坚定和庄重。

“臣接旨谢恩。”

随便一次外出巡访,竟授予如此重大的权柄。

朱元璋轻轻挥手道:“你在应天表现很好,咱每天都看到新进展。咱期望在直隶,你同样能带给我惊喜,让咱持续感受到盛世美梦。”

“微臣必全力以赴。”

郑明旭坚定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稍候让任亨泰、解缙他们会去找你说说,咱不需要详细了解直隶总督府的计划,只需看到成果。但作为朝堂核心,内阁有权了解你的具体方案,你当铭记。”

随着量和问题复杂度的增加,内阁承担了更多高级决策职责。

起初,朱元璋对内阁持有戒心。

他不想亲手终结的千年宰相制度,又于自己手中复兴。

目前情况是乐观的,内阁有助于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况且。

朱元璋实在不敢把未来,全然寄托于后世子孙。

唯有确保内阁体制的制衡与稳定,即便后代略显平庸,亦不足为虑。

培养继承人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朱元璋刚建立起大明新朝廷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不久便将注意力转向另一领域。

郑明旭同样在琢磨着。

应天府做的事,在这一年实施以来,其成效可谓立竿见影。

如此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到即将到来的直隶地区呢?

中都留守司似无太多改进之处。

相比之下,进一步开发淮安丰富的煤矿资源,则可以更好地满足整个直隶乃至周边工业所需。

针对淮扬地区的盐田管理需要加强,或许可在制盐技术上寻找突破,此事不妨邀请工程专家讨论,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良策。

江南各地近年来尽管谷物产量尚可,但更值得注目的是手工艺及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大明同欧洲各国的海上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海外商人纷纷前往中国。

他们通常以应天作为最终目的地。

那么,对于诸如松江府、苏州府等地的手工工场,是否有可能扩大规模?能否开拓更多制造点,既惠及当地百姓又充实大明财源呢?

另外还需考虑军备及地方朝廷驻防等问题。

一系列待解决事项,如同未完成画作般,在郑明旭脑中交织浮现,待他尽快定稿落笔。

一行人心中各有所思,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应天府城门之前。

京师独有的喧嚣声立刻充斥众人耳边,映入眼帘。

“大胜。”

“大胜。”

“大胜。”

“大明北征劲旅已彻底荡平蒙古草原地带,收复了大片疆土。”

“鞑靼汗国灰飞烟灭,草原上牧民悉数归顺明军。”

“西征军队成功驱散瓦剌部落势力,迫使其四散逃离至今不知所踪。”

“东北边区辽东指挥使署宣布,奴儿干乃历代王朝旧属地,拟提请设立新朝廷单位并派遣官员前往管理,预计移民百万人充实此区。”

“正在快速发展的大青城吸引了许多改姓定居者。”

大明最繁华的城池,仿佛注射了一剂强心针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不知哪家率先点燃鞭炮庆祝,随即全城上下,响起了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

应天府却提前迎来了节日般的氛围。

征服草原,令中原百姓振奋不已。

远超过往东征倭州岛或南拓领土所能引起的欢呼。

望着渐渐变得熙熙攘攘的洪武门前广场。

朱元璋微微含笑,转头环顾身旁跟随出行的官员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

朱尚炳感到目前的生活状况远不如意。

北伐决战已经在数周前落下帷幕,照理来说大军应该凯旋回到关内。

唯余少许兵力驻守在草原上各个重要点位,便于后续筑城的开展。

然而四叔的行为,让人捉摸不透。

最近这些天,他似乎着了魔一样,召集所有北征军中功臣世家的后代,聚拢起来。

日复一日地在草地之上进行训练。

如果仅仅是训练的话,朱尚炳或许还能忍耐。

但令人生畏的是,四叔表示正在研究未来明军可能使用的新作战方法,并指出他们作为即将成为军队核心的人物,需要率先学会这些技能。

即便如此,朱尚炳也不愿多说什么。

最为困扰他的事情是,四叔提出的研究新战法,一开始就包含了炮步协作、炮骑兵协同等内容。

每一天,成百上千的大炮发射的声音,响彻云霄。

如果不是炮兵军队将目标放得更远一些,朱尚炳敢肯定,在这段时间里仅仅通过这种演练就足以造成严重伤亡了。

即使是在睡觉时,稍微有一点儿大的声音,也会让他从梦中惊醒过来。

扑通!

结束了当天训练任务后的朱尚炳,拖着疲惫身躯,从马背上滑下,然后一屁股坐倒在草丛之中。

对着常继祖道:“你认为四叔想干什么?”

常继祖两只手轻轻按揉着自己大腿,嘴角带着苦笑。

长期骑乘使然,即便是拥有极佳马术技巧,也无法避免腿部疼痛不适。

导致当前整个军营内部,到处可见走路姿势异样难看的将士们。

每当这些人走过蓝玉或傅友德等人面前时,总会受到一顿嘲笑讥讽。

常继祖叹了口气:“我认为燕王可能被某件事情刺激到了。”

朱尚炳眼睛空洞地盯着空中白云。

另一边,一个勋贵子弟询问道。

“是什么让燕王受了触动呢?”

常继祖苦笑道:“难道你们都没感觉到,这次发生在海剌儿呼伦湖附近的激斗,结束得异常快速吗?现今咱们越来越倚仗火炮等武器。我认为燕王是由于未能亲临前线冲锋,与敌人厮杀,而导致心绪不佳。”

“真是无奈呀。”

朱尚炳发出了一声长叹。

常继祖继续阐述:“燕王大概也意识到未来战斗模式,恐怕会跟以前有所不同。要知道,他是众王室中最热衷于亲自上阵领兵打仗的那个,如果不尽快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战技,以后怎么再率领士兵迎敌?”

“那我们就活该被推到了风头上?”

勋贵子弟满面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