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朱允炆的先锋小队

大兴安岭以北。

山上的积雪与雨水汇集流淌下来后,则形成了另一番独特的草原景致。

呼伦湖因为地理位置相对较低洼,成为草原少见且全年都有水源补充的大湖泊。

沿着湖面追溯至其源头。

在海拉尔河与伊敏河交汇之地,原本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游牧部落集会点,现在则已蜕变为一片壮观的军事营地。

军营的位置显而易见,一排排大明龙旗随风飞扬。

这座大营,充分利用了周边自然资源进行建造。

周围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所提供的大量木材,则成为其最佳的建筑原料。

一支又一支铁骑队伍,自寨门驰骋而出,向着远处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席卷而去。

就在两水汇合后下游不远处,则可见一座被围得密不透风的小营地,矗立其间。

这里集合着来自东北地区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众多居住于林间的族群所组成的征调军力。

此时此刻,辽东都司将才虞清,正站立在一这高地上。

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草都非常短小。

以至于虞清只需轻轻一脚踏下去,便能使地下隐藏着坚硬岩层显露出来。

“明年此地将会变得更加富饶。”

虞清声音平稳,却意味深长。

各位将领闻言,纷纷笑出声来。

众人明白将军话语中的隐含含义。

明年这个地方肯定能产出更加丰美的牧草,养育更多牛羊牲畜。

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将会有无数战士用鲜血浇灌着这片土地。

对于那些想要逃往东北边陲的鞑靼人来说,想要绕过长城,前往大兴安岭,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是大大明早就计划好的。

“传令下去,今夜,你们可以尽情地喝酒,尽情地吃肉。同时,部落里的人,也会得到一些额外的奖励。从明天开始,各部队将会充当先锋,在我们的火器营的支持下进攻,而我们的骑兵部也会如期,抵达两条大河。”

虞清将视线从周围的美景上移开。

只要征服了边境的鞑靼跟瓦剌,他们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尽情的享受。

地面都在颤抖。

春天来了,茂盛的青草被军队踩得粉碎。

数不清的盔甲,战马,冲天而起的旗帜,直插云霄。

朱允炆带着他的百人小队,充当了中路军的先锋,为大部队开路。

小刚是朱允炆的心腹,他是百户中年纪最小的。

他策马狂奔,很快就回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他的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浑然没有注意到,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已经悄无声息地降临。

“百户。”

“斥候传来了消息,敌军鞑靼军队距离这里不过百里,正朝着海剌儿方向推进。”

朱允炆拉紧手中的缰绳,使战马逐渐慢下来。

望着小刚,他说道:“立即回报中军,告知他们,明日我们会抵达海剌儿,并对鞑靼人进行包围行动。”

小刚连续多时奔波在草原上,未曾歇息片刻、连水都没顾得喝一口。

他立刻领命,转身策马朝后面的方向而去。

而朱允炆则眯起了双眼,望向前方大草原。

此刻尚未见到对方踪影。

但他心中十分清楚,敌人就在不远之处。

对于草原而言,1000里的距离,只是一瞬间就能抵达的地方。

回头瞥了一眼身后。

大军队早已消失在视野尽头。

四周空旷一片,除了茫茫青绿便是无垠蓝天。

这是朱允炆主动要求加入中路军前锋的任务。

虽然不能执掌整个北征大局,但却可以站在最前线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

这便是现在的朱允炆。

行进了好几十里后,终于找到一块相对安全的地域,作为临时扎营点。

朱允炆勒住战马,抬起手臂。

“今天我们就到此为止,做好标记,准备做饭,吃完饭后继续前进。”

百户队的将士们,没有任何反对。

这正是前锋营先行军队应做的事情。

从来不与后面的队伍会合,只在前方寻找每日适宜的营地位置,然后就要持续向前推进。

将士们的动作非常迅速。

作为前锋营的一部分,他们的任务相当艰巨,食物尚未完全咽下,他们就需再次跨上马背启程。

虽然过程十分艰辛。

可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已成定局,即便最终未能与鞑靼人正面交锋,这些荣誉也无法被夺走。

当饭菜的香气,刚刚在草原上弥散开来时。

朱允炆已经带着队伍离开,为后续大军选定的安全据点。

夜色缓缓笼罩了草原。

干净的夜空中,无数星辰闪烁着,将最为温暖的光辉洒向大地。

不过,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

几十万军士正在草原上快速行进。

朱尚炳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整晚不停地赶路,确实让人心力交瘁。

连胯下的马匹都开始显露出烦躁情绪,这让自己的坐姿,变得越来越不舒适。

但是朱尚炳却丝毫不能松懈。

在他身后,由于从斡难河撤退,而使鞑靼人逃过一劫的朱棣,怀揣着满腔怒火,决心带领军队,自北方向鞑靼王城发起猛烈进攻。

当时,在望远镜的帮助下,朱棣远远地看到了鞑靼人的王城向东撤离。

朱尚炳看得清清楚楚,那一刻朱棣曾数次犹豫是否下达追击命令。

最终四叔还是选择了克制。

不仅是四叔。

朱尚炳深知整个东路军,都被压抑着一股怒火,在关键时刻不得不放弃追捕。

如果此时稍有延迟的话。

朱尚炳认为自己将会成为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背部插满了箭矢的人。

嗖!

朱尚炳咬紧牙关,狠狠地挥动马鞭,击打在战马上。

即便平日里,他如何爱护这匹坐骑。

此刻也无暇顾及其感受,绝不敢放慢步伐。

夜色深沉。

朱尚炳一刻也不敢懈怠,带领的兵丁们,也同样紧张不已。

这段时间以来,但凡见到东路军士兵,便能感受到他们眼中弥漫出的凛冽杀意。

那群混账玩意儿。

并非是他们发布了撤离斡难河谷的命令,只不过是因为跟着秦世子传达指令而已。

然而,这些东路军士兵由于在草原上,长期受困而感到憋屈,内心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