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980章驱虎吞狼之策
阿卜只俺颔首同意道:“正如殿下所说,这次留给鞑靼王廷的机会已然不多。”
这时,朱尚炳面对着这两人,在空中重重挥动了几下拳头。
“那就传令辽东都司,立即出兵东北方向,确保彻底控制辽东。”
提到此提议时,朱尚炳满脸笑容,精神振奋。
“你们不总是说,每次给九边运输补给都非常费劲吗?而且尽管辽东地方每年只能种植一轮稻谷,但是那里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我们不如趁这个机会,占领辽东全境。”
“既断绝了这些恼人的鞑靼王廷逃亡之路,也为未来九个边疆地区的粮草供应找到了更便利的来源。”
“当地民众,女真部落,无论是在北山、海西、还是野外或建州地区。”
阿卜只俺一一列举出了辽东各势力,并补充:“只要把这些地方清理干净,整个辽东,差不多就可以平稳归附朝廷统治之下,由朝廷委派官员管理了。”
流官体制显然是增强朝廷集权的有效工具。
官员的定期调动,有效避免了地方势力根深蒂固的现象。
特别是对偏远边疆民族,这种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辽东的情形,类似于大明在云南和贵州施行的政治模式。
朝廷仅派遣少量军队,驻守于辽东都指挥使司至定州右卫北侧广阔的地区。
更多的兵力,则集中部署在辽东都指挥使司及其周边。
至于辽东的大部分土地,则是以朝贡或附属的形式存在。
这里的女真等部落皆臣服于大明,尊其为天朝大国。
大明未直接投资大量资金或人力资源,便赢得了大片土地的名义主权。
当辽东各部族有需求时,便开放市场进行双边贸易。
朱高炽默默抬头,轻声说道:“今晨收到的消息显示,我父亲率领东路大军正在前往斡难河的路上。他们的目标是封锁东部,阻止鞑靼人逃入辽东。”
说完后,他眼神淡淡掠过朱允熥的脸庞,然后再次低垂下头,双臂环抱着前面的水泥柱子。
朱允熥眨着眼睛,沉思片刻后才说:“假如鞑靼的王庭真的意图前往辽东,那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通过斡难河一侧,进入辽东。”
朱尚炳颔首附和。
这番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随后他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我知道你们想什么。”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也微笑着回应道:“既然如此,何不说出来,让我们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我们打算的呢?”
阿卜只俺同样露出微笑。
自从归降以来,他已经逐渐适应,并了解到身边这些皇室宗亲的性格特点。
在他看来,在朱允熥这位太孙殿下未来的蓝图里,将视朱高炽为治国良才,秦世子为领军高手。
不过,关于秦世子是否能够理解这些治理策略。
阿卜只俺还是保留着一些疑问态度。
朱尚炳却只是轻哼了两声,抬头挑眉看着阿卜只俺。
“你觉得我傻?”
阿卜只俺不知为何被这样盯着,急忙低头回道:“臣不敢这么想,世子的智慧和勇武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朱尚炳的表情稍稍柔和了一些。
这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解释:“你们打算利用一个敌人,去打击另一个敌人,对不对?”
说完,他眨着眼睛望向朱允熥,似乎在期盼他的赞许。
然而,朱允熥仅是以一声简短的回答回应道:“接着说。”
“现今不见踪影的鞑靼王庭,就像是一群草原狼,而辽东地区像女真这样的部落就好比山中的老虎。”
“近来朝廷在处理辽东事务上,并没有太多动作,那边的各部也表现得十分顺从。如果现在突然要大规模介入辽东,未免过于突兀了。”
“我们毕竟还得讲究些脸面吧?既然不能直接出马干预,那就只能通过鞑靼人的力量让他们自相残杀起来,从而把整个辽东局面搅得一团糟。”
“等到那时候再派遣大军进入辽东,就能有个正当理由了。”
“等到最后解决掉了鞑靼的问题后,那些驻扎下来的士兵,就可以留在原地不走了。然后再以某种借口,让关内民众搬迁至此居住一段时间,辽东很快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归于大明的一部分领土了。”
朱尚炳展开了双臂,在空中挥舞着,面容焕发着自信与光彩。
“我说得很清楚了吧?”
见没有得到立即的赞同跟赞美,朱尚炳忍不住又一次提醒了一句。
朱允熥接连颔首:“关于通知你四叔指挥东路军队的事情,就全靠你了。”
“啥?”
……
大青城楼顶。
这时已不见了朱尚炳的身影。
北边方向出现了一支骑兵,朝着大青山迅速前进而去。
朱高炽费力地支撑住身体,终于站了起来。
但是刚看了一眼远处那队骑兵,他就迅速垂下目光。
“难道你就不担心尚炳会耽误大事?”
朱高炽垂首低语,语气中透着些许不安。
朱允熥迅速摆手否认道:“他不会耽误的。
等他一路向北过了大青山,就会沿着斡难河追赶,直到进入四叔所在的东路军营区才会安心。”
阿卜只俺温和地说:“秦王世子确实很勇敢,只需经过几回战场的磨炼,必定成为罕见的良将。”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赞誉,朱允熥与朱高炽两人相视无言,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后便沉默不语。
片刻之后,朱允熥打破了寂静,“大明不乏勇猛将士。”
“真正缺的是拥有全局眼光的将才。”
自打中山王离世,那群开国功臣也因年迈而相继离开前线。
自此之后,在大明军队里可以称得上是杰出将才的人越来越少。
燕王或许是位不错的大将人选,但是大明疆域广阔,仅有一位卓越的将领显然是不够的。
再说到正打算返回京师的征东将军曹国公李景隆,顶多算是具有些另类才能的武将。
至于负责南方战事的征南将军常升,则更像是一名稳健的老牌将领了。
能够独挡一面、有效管理边疆和外界事务的人物依旧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