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完了,太子殿下被气出毛病了

  朱标笑眯眯的说道:“裁汰卫所中那些不愿意从征的军士是必然,各地是否设立官营农场则是要看登州农场试行之后的效果。但是辽东的屯垦农场,却跟这事儿无关。”

  李善长和刘伯温皆是一愣。

  辽东屯垦农场跟裁汰卫所军士无关。

  那跟什么有关?

  朱标站起身来,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面,伸手比划着:“眼下咱们大明有两个问题是比较迫切的。”

  “一是南北离心。”

  “有些北方百姓不把南方百姓当成自己人看待,甚至称呼南方百姓为南蛮子。”

  这是自从著名的儿皇帝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就埋下的锅,到了胡元的四等人政策又把这个锅给无限扩大化。

  比如著名的九拔都张弘范在崖山击败南宋张世杰大军之后,就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言语之间,浑不把自己当成汉人。

  或者说,张弘范把自己当成了汉人,却把江南百姓视作“南人”。

  朱标又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从来不把百姓当人。”

  乡贤士绅,以及那些将要成为乡贤士绅的读书人。

  前者的结局已经注定。

  随着刘伯温、胡惟庸乃至于李善长的九族名单在阎王殿前疯狂闪烁,江南的士绅集团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最后的下场都是去辽东开荒,又或者是去登州做苦役。

  后者呢?

  朱标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官员是读书人来做,乡贤士绅也是读书人来做。”

  “要是读书人的心黑了,最后受苦的就会是百姓。”

  “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一定会再搞出莫道石人一只眼,说不定哪天就会再现鱼腹藏书的故事。”

  “孤琢磨着,该怎么样才能让读书人的心肠不变黑?”

  “思来想去,孤觉得还是先弄一个辽东农场,让将要做官的读书人先去农场里耕种一年,让他们知道耕种的艰辛。”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感觉有点儿难绷。

  人家读书人寒窗苦读,图的不就是做官?

  你一杆子把人弄去辽东开荒耕种,人家读书人能乐意?

  李善长心中叹息。

  太子殿下还是太年轻。

  看到杨癫疯有什么新花样儿就想着拿来用用,却浑然不考虑玩砸了会有什么后果。

  正当李善长琢磨着该怎么劝谏朱标时,朱标却又继续说道:“如果登州屯垦农场的效果不错,孤还打算让人在邸报和报纸上面多写几篇文章,号召天下各地的读书人去当地的官营屯垦农场学习耕种。”

  李善长顿时坐不住了。

  怎么你还越说越来劲了呢?

  这种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事情是你说干就能干的?

  不行,老夫必须得好好劝劝太子殿下,绝不能冒然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就算要动那些读书人,起码也得先解决乡绅问题之后再说。

  李善长向刘伯温使了个眼色,正打算站出来劝说,朱标却又说了一句:“还有满朝勋贵家的子弟,在入仕之前也得先去农场待上两年。”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原本想要劝谏的话语顿时又憋了回去。

  完了,太子殿下被气出毛病了。

  他要动士绅,他要动读书人,他甚至还要动勋贵家的子弟。

  这是打算跟他姐夫学,彻底站到士绅和勋贵们的对立面?

  正当李善长琢磨着是不是要给朱皇帝写封信,让朱皇帝赶紧回来主持朝政时,朱标又意味深长的说道:“勋贵们与国同休,大明落败了,勋贵们可就不值钱了。”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和刘伯温顿时皱起了眉头。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朱副皇帝的这些想法也是好的。

  问题就在于,这些想法绝不能现在就去实施。

  李善长皱着眉头说道:“殿下诸般想法都是对的,也都是一番美意。”

  “勋贵那边,臣和诚意伯可以去跟他们说明白,相信他们也能理解。”

  “但是号召天下读书人去各地官营农场学习耕种这事儿,是不是先缓缓再说?”

  朱标点了点头,笑道:“孤刚刚已经说了,要先看登州农场的情况再做决定。”

  ……

  刚刚离开皇宫,李善长就拦住了刘伯温,问道:“青田兄怎么看?”

  刘伯温直接翻了个白眼,答道:“善长兄怎么看,基就怎么看。”

  你李善长的九族名单在阎王殿闪烁两次,我刘伯温的九族名单却是在阎王殿反复闪烁,九族老小的一只脚在阎王殿前反复横跳,说不定哪天就会彻底栽进去。

  你李善长是与国同休的韩国公,老夫也同样是与国同休的诚意伯,你落不了什么好儿,老夫也同样落不了什么好儿。

  所以,殿下要对那些士绅和读书人下手,我刘某人不主动递上刀子,都是老夫这个御史台都御史的失职!

  李善长干脆也不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道:“青田兄难道不觉得殿下操之过急么?”

  刘伯温顿时又翻了一个白眼,反问道:“殿下没有立即推开这些事情,难道还不够缓么?”

  “我知道善长兄是担心有些人会狗急跳墙。”

  “但是……”刘伯温伸手指了指东边的方向,说道:“殿下东宫里多了一个百户所的兵力做为护卫,而且这些护卫全都是宁阳县出身,又或者是驸马府亲卫出身。”

  “有他们在,就算有些人狗急跳墙又能怎么样?”

  “更别说上位和娘娘还在宁阳县,二皇子和五皇子在登州,三皇子和四皇子在军中。”

  “说是狗急跳墙,可是那些人真敢跳出来?”

  “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罢了。”

  “好大事儿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他们也就是能躲在幕后使坏。”

  “真让他们跳出来,只怕他们还没那个胆子。”

  略微顿了顿,刘伯温又补充道:“善长兄可别忘了,现在负责孩童案和铁器案的可是声名在外的杨……驸马爷。”

  “以我之见,殿下能顺势提出这些,多半是已经提前跟驸马爷研究过,甚至有可能已经得到了上位的首肯。”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