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把锅甩给刘伯温?

  “咱给你王命旗牌。”

  “另外再给你加山东、河南、两浙、两湖、福建、广东巡抚。”

  “只要你不会突发奇想去打倭国,沿海三司诸卫随你调动。”

  “正二品以下的都可以先斩后奏。”

  朱皇帝直接放权:“咱不管你怎么查,也不管你最后查到什么地步,就算查出天大的麻烦,咱给你兜着。”

  略微顿了顿,朱皇帝又赶忙补充了一句:“还有,济南和莱州也旱了好几年,那些牵扯到孩童走失案的人,别光想着往宁阳县和登州府划拉。”

  杨少峰差点儿被朱皇帝给气笑了。

  瞧瞧,瞧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是,你给本官王命旗牌,你让本官当上了大明朝第一个八府巡按,不对,这他娘的哪儿是什么八府巡按啊,这是八省巡按!

  我尼玛,老登这是拿本官当生产队的驴?

  真就是生怕本官累不死!

  还说什么不让本官突发奇想去打倭国?

  让本官把那些牵扯到孩童案的人分给其他地方,别光想着往宁阳县和登州府划拉?

  杨少峰直接翻了个白眼,黑着脸说道:“敢问岳父大人,这案子是想办大?还是想办子?”

  朱皇帝微微一愣,问道:“办大怎么说?办小又怎么说?”

  杨少峰道:“所谓办大,就是有多少人就牵扯多少人,而且从严从重,该流的直接砍,该砍的直接抄家,该抄家的变成三族,该三族的弄成九族。”

  “而且不光要办那些拐的,同时也办那些买的。”

  “无论买的还是卖的,三代、五服之内直接限制科举和从军。”

  “所谓办小,那就是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流的流。”

  朱皇帝嗯了一声,皱着眉头琢磨一番后忽然说道:“咱要办大的,但是你只负责查,后边咱换个人去办。”

  杨少峰微微一愣,随即便向朱皇帝拱手拜道:“还是让小婿来办吧。”

  朱皇帝脸色一黑,怒道:“你办?你知道办大了的后果么就你办?”

  杨少峰再一次确认了,朱重八这老登确实不怎么聪明——他就不寻思寻思,连办大都是本官提出来的,难道本官还能不知道后果?

  无非就是名声臭一些嘛。

  鹰犬,爪牙,又或者是酷吏,再或者是残忍暴虐,无非也就是这些玩意儿。

  无所鸟谓。

  杨少峰直接笑着说道:“敢问岳父大人,小婿现在还有什么好名声么?”

  朱皇帝黑着脸喝斥道:“你还知道你没什么好名声?”

  杨少峰哈的笑了一声,说道:“他们那些人想要好名声,是因为他们还指望着子孙后代能用好名声来换取一些好处。”

  “就像那个谁说的一样,有个好名声,就是落魄了,子孙后代去要饭,都能比别人多要两碗。”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更黑了。

  这个狗东西,是不是又在阴阳怪气咱呢?

  妹子啊妹子,你瞧瞧,你瞧瞧,你都把你这个好女婿惯成什么样子了!

  朱皇帝越想越气,杨少峰却接着说道:“但是,小婿要那玩意儿有什么用?”

  “小婿是驸马,跟他们那些人本来就不是一路,别说小婿没想过拿好名声去给子孙后代铺路,就算小婿想,他们也不会把小婿当成自己人。”

  “一巴掌乎死他们,反倒更加符合小婿的利益,也更加符合小婿的心思。”

  驸马是正儿八经的皇亲。

  杨少峰的儿子,见到老登得喊姥爷,看着朱标他们得喊舅舅。

  这就注定了杨少峰跟那些乡贤士绅们不是一路人,永远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双方的核心利益都是相悖的。

  杨少峰又冷笑一声道:“他们不是打算给子孙后代留下个好名声么?小婿这回偏偏就要毁了他们的算计。还想多要两碗饭?小婿连他们的碗都给他砸了!”

  朱皇帝忍无可忍,干脆抬腿踢了杨少峰一脚,骂道:“滚!带着你驸马府的人手给咱滚的远远的,看着你就来气!”

  咱不过是从宁阳县招募了一些青壮去做东宫护卫,顺便断了他对冠军侯的念想,又从他手里预定了这次孩童案的苦役,结果这狗东西口口声声的就是砸碗。

  他娘的。

  成心给咱添堵!

  ……

  杨少峰刚刚回到宁阳县的后院,就直接高声叫道:“娘子!娘子!为夫的官服放在哪儿了?”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玉儿就噗嗤笑了一声,说道:“瞧咱们家的这位大老爷,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却连自个儿的官服都找不到。”

  锦儿则是笑着望向杨少峰,问道:“相公说的是哪一套官服?是驸马的朝服?还是知府的官服?又或者鸿胪寺的官服?”

  杨少峰道:“为夫才不穿那些破玩意儿,为夫这次要穿飞鱼服。对了,把绣春刀也给为夫翻出来。”

  飞鱼服?

  绣春刀?

  锦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先是吩咐侍女去拿飞鱼服,接着又望着杨少峰,问道:“相公,是出什么事儿了?”

  杨少峰嗯了一声,说道:“登州和沿海的一些州县出了些案子,为夫这次向陛下请旨去查案。”

  等杨少峰把孩童失踪案大概说了一遍,锦儿和玉儿的脸色也跟着黑了下来。

  锦儿来回踱了两步,说道:“这些人能在登州,乃至于沿海数十个州县搞出来这么多的案子,恐怕背后不只牵扯到豪强和乡绅,相公要去查案,还是要多加小心。”

  杨少峰嗯了一声,锦儿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情,相公得想办法甩给诚意伯。”

  诚意伯?

  刘伯温?

  这里面怎么还有他的事儿?

  正当杨少峰暗自好奇时,锦儿却嘿嘿笑了一声,颇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道:“相公说要从严从重是对的,但是这个从严从重,却吓不住那些人,以后只怕还是会出同样的问题。”

  “因为无论再怎么从严从重,也不过是针对主犯,其九族亲眷顶多也就是发配流放做苦役。”

  “而且,咱们大明的诛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甚至有些五服之内的人都不受影响。”

  “除非修改大明律,把九族跟五服连在一起。”

  “这种事情,还是甩到诚意伯身上比较合适,毕竟他才是御史台的大当家,咱们家犯不上背这种骂名。”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