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知否+大宋少年志8
许久之后,王宽才冷静下来,然后牵着唐玉的手介绍这座院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太学读书时,我发现了后面这座山林,又见这草屋竹亭,只觉得正合王维这句诗的意境。
于是我就求父亲花钱买下了这里,自此以后,经常来这里独坐休息。”
说完这话,王宽又牵着唐玉的手去了室内坐下,并且搬出了古琴,古筝,琵琶,笛箫等乐器。
“自从公主答应与我成亲之后,我就一直想带公主来这里,总觉得在这里,公主不用担忧自己的曲音被人猜测。
也不用小心翼翼在市井之间悄悄弹奏,每次还要费尽心思改装打扮。
这里无人打扰,公主以后在这里想怎么弹奏就怎么弹奏,无人会对公主的曲音妄加猜测。”
唐玉有些欣喜的看着面前这一堆乐器,应该是专门为她准备的。
“我在茶馆一直用的是琵琶,你好像笃定其他乐器我也会。”
王宽自信一笑。
“我曾悄悄观察过公主的眼神,虽然公主从没有看到我,公主看人演奏其他乐器之时,分明是熟悉了解的。
从一开始,我便能看出来,公主十分好音律。
可是宫规森严,我曾经在皇宫之时,从未见过公主弹奏乐器,也未曾听宫人们说公主好音律。
可是在宫外之时,我分明能看到公主是非常喜爱音律的,可见公主在皇宫生活受到了很多束缚。”
大概在每个世界,说话的音调会变,写字的字体会变,很多东西都会不一样。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世界,音乐的韵律似乎总能穿透一切,无论是欢愉、悲伤还是孤独,都能在乐声当中清晰地流淌出来。
“你肯定会弹琴,这个不用疑问,既然和我在一起,总应该来一次琴箫合奏。
我来教你一个曲子,可好?”
王宽大方一笑,然后将玉箫递给了唐玉,而自己端坐在了琴面前。
“还请公主赐教。”
唐玉已经不记得曲名了,只是很多旋律一直记在心中而已,如今可以分享出来让人陪她一起欣赏了。
玉箫之声,如泣如诉,似幽泉自山谷蜿蜒而出,似在轻声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恰在这时,悠悠琴声和来。那琴声,似潺潺流水,悄然流淌而至,与玉箫之声相互交融,相互呼应。
二者合奏,恰似鸾凤和鸣,相得益彰。
一首曲子结束,唐玉又问了王宽一句。
“其他乐器也会吗?”
“这里的都会,原本只会古琴,但听了公主的琵琶音之后,其他的就也学了。”
这话瞬间让唐玉满脸笑意。
“那就拿起笛子吧,这首曲子很是动人。”
把曲子教会对方之后,两人再次笛箫合奏。
笛声清脆悠然,箫声如泣如诉,曲子缠绵动人,却又有些许哀伤,又带着些许孤寂。
“这曲子哀婉动人,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好像讲的是一对相爱之人。”
王宽这话问出来,唐玉想了想,具体故事不记得了。
她就记得这个故事的结尾。
“是的,好像讲的是一对生离死别的恋人故事。”
此言一出,王宽叹息了一声。
“人世间,唯情难解。”
此话说完,王宽突然起身走到了唐玉的面前,然后半跪在了她的面前。
“虽然我隐约猜到,这件事情公主不方便解释,但我只此一问,公主若方便就请回答。”
“想说什么就说,我想我们二人定亲之后,并不需要遮遮掩掩,有话直说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此言一出,王宽轻轻握住了唐玉的手,目光带着关切。
“公主那日吐血之事,对身体真的没有影响吗?
我知道公主似乎有
些秘密,也许这个问题并不方便解答,所以我只求公主解答身体是否安康?”
这个事情啊,确实难以解答。
不过只回答身体是否健康,那倒也还好说。
“无碍,我从小到大都未生病过,以后大约也不会。”
此言一出,王宽也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如此便好。”
“你不介意我有秘密吗?”
“公主,每个人的心中都关着一个恶魔,心有秘密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心中其实也有许多不可言说之事。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若不是我立志做一个君子,恐怕会成为一个魔头。
虽然这话带着些许打趣之意,但我想可能也没说错。”
这话让唐玉起了兴趣,别人都说王宽是君子,但王宽的朋友竟然会这么形容他。
“你这朋友有意思。”
“有机会了让公主见他一面,他是个很赤诚的人。”
“好。”
当天下午,王宽送唐玉回皇宫,半路之时,两人听到了汴京城一件最新八卦。
据说就在昨日,宁远侯二子顾廷烨气死了自己父亲宁远侯,这件事情在今日传遍整个汴京城了。
“据说是为了一个外室,真是令人吃惊。”
唐玉眼睛带着八卦的光芒,王宽买了一些糕点,他笑着给唐玉递了一块雪花酥。
“汴京勋贵糟粕之事诸多,爵位传承久了,家族内部斗争频繁,许是另有隐情。
不过这位顾二公子之前名声一向不太好,流连于青楼楚馆,恐怕和父亲的关系也算不上和睦。
这是宁远侯家族内部事务,公主想要具体了解吗?”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以为你刚刚会对我说,莫要谈论他人是非。”
这话让王宽忍不住无奈一笑。
“公主对我似乎一直有误解,我守自已的原则,立志要当一个君子。
但我从来不会约束别人,不涉及违法犯罪之事,应当尊重别人。
公主爱谈论汴京新闻,这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更何况汴京勋贵与军中联系紧密,公主本就应该关心。
勋贵之间内斗大多时候只能算小事,但偶尔也事关朝堂大事!”
提到这事儿,唐玉还真有一件迷惑不解地问题。
“我朝武将地位是否低于文官?”
“这些年是有这种趋势,但武将保家卫国,又怎能轻视武将?只是偶尔平衡朝堂之时,会刻意压制武将。”
回到皇宫之后,唐玉总算想起哪里不对劲儿了,总记得宋朝重文抑武,武将地位很低呀!
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她的伴读张桂芬出身英国公府,英国公掌兵权,地位一直挺尊贵的。
看来又是个变种的宋朝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