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盛开故人心上

第679章 他山之石

“那水车有制作过的吧?”花蕾继续和颜悦色道。自己从东面过来的时候,曾看到过,田间有架着少量的水车。

“是,工房确实制作过水车,不过.......”郝时节看了看花蕾,停住了话头。

“怎么了?”花蕾不解道。

“水车并不像朝廷宣讲的那么好,灌溉的效果很一般,加上本地河水位都比较低,所以水车的使用效率并不高。”郝时节很直接道。

“哦......”花蕾一顿,水车效果不好,和水位确实有关系,不过制作环节上也有可能出问题了。

就像当时工部制作的第一架水车那样,这个需要到实地去查看才能知晓原因。

“我知道了,这样,我这里有份书册,你拿去看看,里面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上面有耧车和耙的制作说明,水车的也有。

接下来,工房先制作出一批农具来,试用一下,如果可行,就推广到郝时节。

“是,大人。”郝时节上前几步,接过花蕾手里的书册,有些狐疑的翻开了封面。

对于新来的知府,他不认为花蕾能拿得到工部第一手的制作书册,估计是从哪里临摹抄写的。

就是不知道其中的零部件尺寸对不对?要知道,有些精密的工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在工房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手艺自是没话说,但是脾性耿直,说话直接,所以前几任知府并不看好他。

现在年纪大了,他自己也没信心,让新知府能看得上他,他也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着日子,等致仕。

原以为书册是手工抄写的,可是,郝时节一打开扉页,就愣住了。书册竟然是印制的。

上面的字迹清清楚楚不说,就连大大小小的水车零配件图,也印制的非常清晰。不仅有字有图,而且数据也标注的清清楚楚。

原本还担心自己眼神不好,万一看不清楚手抄的,就比较麻烦了。但是,这书册上的每个字,每幅图都能看得清晰明。

“你先看看,不会的也没关系,样品的话,会和种子一起到这边。工部这边可以先提前准备一些木料,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花蕾关照道。

郝时节看到是朝廷印制的正规书册,一时之间,很是开心,听花蕾说还有样品,又狐疑的看了花蕾一眼。

新来的知府到底是何方神圣?不仅能拿到高产的玉米种,还能拿到朝廷印制的一手资料,甚至于还能拿到农具样品??

“是。”不管心里怎么狐疑,郝时节并没有直接出口询问,而是应声退下。

“对了,除了粮种和农具,我想问问,我们西昌府的耕牛充足吗?”花蕾问道。刚在漠北的时候,章侍郎开荒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耕牛不足。

“回禀大人,我们西昌府耕地除了用牛,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骡子和驴来耕地的,所以这方面很充足。”户房

“哦……”花蕾有些惊喜道,“不过,相比于耕牛,驴的力气应该没牛大吧?还有水田也不太适合用驴耕吧?”

“回禀大人,确实是这样的,因为驴体型相对较小,所以没有牛力气大,水田耕地的话,确实牛更合适。

不过,驴也有优点,旱地耕田非常的不错,而且它口粮比牛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在一些山区或小块农田,驴还能凭借灵活的身形,完成耕田任务的。

当然速度会比牛慢一些,但是帮助百姓进行土地的初步整理,还是不错的,所以两者各有千秋。”陈都曹回答道。

“那我们西昌府的耕牛和驴的数量大概有多少?府衙有养殖驴和骡子?”花蕾又问道。

“府衙养殖的有二十八头牛,四十头驴。牛和驴基本保证府衙官田职田开垦的需要。

至于其他的州城,我可以去统计一下,不过不会很多。

费大人关照过,牛和驴都是需要口粮的,现在百姓尚未温饱,所以只要保证耕地,就可以了。

另外,府衙也有少量的骡子,还有马匹,用于出行,还有……配种。”陈都曹觉得对着一个年轻的女大人,说配种有些尴尬。

“哦,那就是说,府衙养殖的只是保证官田和职田的耕种?百姓的耕地还是需要他们自行解决的是吗?

那百姓……还是自己人力耕田?”花蕾皱了皱眉,丝毫没察觉到陈都曹的尴尬。

“……是的,百姓自己解决。有些村里会有一两家条件稍微好点的百姓,会有牛或骡子。”陈都曹迟疑了一下,还是老实回答道。

“那农耕时节,官府有没有租借耕牛和驴给百姓这个事项?”花蕾又问道。

“……没有……”原本觉得理直气壮的陈都曹,看着花蕾紧皱的眉头,突然之间有些心虚道。

“府城没有,鼓励新迁居的百姓开荒。

耕牛虽然也不是特别宽裕,但是章侍郎还是调拨了少量耕牛租借给百姓用的,租金让百姓后面帮忙开荒充抵。

“没有,费大人没有说过这事。”陈都曹硬着头皮答道。

花蕾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保证官田和职田,只保证了官吏的福利,百姓根本没什么好处。

在自己都吃不饱的前提下,百姓们根本买不起耕牛,也买不起驴。难怪刚才有个官员说百姓得过且过。

就算百姓不想得过且过,他们也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啊,靠人力翻地,速度上不来啊,如何开荒?

“陈大人,那辛苦你,这几天你统计一下府衙养殖牲畜的所有数量,还有,

花蕾吩咐道,顿了顿,又问道,“最近有没有怀孕的母牛或者母驴什么的?还有能不能多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