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抵达西昌府
昌兰州境内,花蕾和容瑾来到了一处农田,这一片都是旱地。昌兰州常年高温,降水量不多,所以,这里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稻,就看田地的位置,附近有没有充足的水源。
一般来说,稻禾种水田产量更高,不过,因为西部水源不充足,很多都是用旱地种植的。
久而久之,稻苗也适应了高温,沙瓤化的西部,而且对水的质量和温度的要求也比水稻要低。
现在的旱稻的根系比水稻更为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层,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以此适应干旱环境。
此时,田地里,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已经在翻地准备耕种了。旱稻的种植和水稻也有不同,不需要育秧,翻地也有些类似于麦地。
旱稻种植前,把田地后整理好以后,用草木灰把稻谷种拌一下,然后用带尖的木棍子,在地里戳一个洞,撒入几粒稻谷,盖上细土,注意间距,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的种植方法使它的产量也比水稻的产量低了很多。现在是三月下旬,很多村民都在田地里忙活。
看着干巴的土地,根本没有什么肥料,花蕾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水稻旱种本就产量偏低,这样没肥料的话,就更低了。
而且在这里,没有肥料不说,土壤也有些在沙质化,对产量的影响就更大了。而且,玉米和油菜都还没有传播到这里。
耙和耧车什么的,在田地间也没看见,远处,偶尔有一架水车,应该是给官田浇灌用的。普通的百姓们还是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种着。
要想改善西昌府,任重而道远啊。花蕾站起了身,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前面,为了照顾锦年锦时,花蕾关照赵大叔几个跟着他们慢慢来。
可是,现在,她却无比的希望,赵大叔能快点到西疆。毕竟,那船上是自己从上京城带过来的玉米种,红薯种,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各式种子。
另外,自己还从庄子上拿了几架耧车和耙,永宁坊花宅里的小水车花蕾也带了过来。
如果赵大叔来的快一些的话,说不定还能赶上这一季。接下来的几天,花蕾又另外走了几个沿路的县城,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
这天上晌巳时中,花蕾和容瑾一行人到了西昌府的府衙大门前。府衙位于东大街北侧,坐北朝南,方方正正,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的杵在那里。
花蕾上前,掏出了告身和鱼符,守在门口的两个衙役应该是接到过指令,一个小心的看了看花蕾手里的物件,一个已经小跑步的进去通报了。
不到一盏茶功夫,一个身着绿色小碎花官服的人跟在衙役后面匆匆而来,看身上的官服,应该是西昌府正六品的通判。
“花大人,裴大人,下官万明城见过花大人,裴大人,两位大人辛苦了。”万通判俯身施礼。
“通判大人。”花蕾和容瑾同时还礼。
“两位大人请进。”万通判侧身引路。
花蕾和容瑾跟着进了府衙的大门。
西昌府衙占地极大,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五十六丈左右,东西宽三十余丈,规制略小于上京城的府衙官署。
进入府署大门之后,面前有一甬道,两边就是三班膳馆牢房等辅助用房。穿过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列两侧。
接着就来到了府署的核心建筑正堂间,这个大堂名为“明正堂”,是知府平时接见官吏、举行仪式的地方。
后面就是偏厅和后堂,平时用于辅助办公或私密会议,以后三年也是花蕾办公的地方。
“大人,下官需要借你的委任书和官印一看,这是大人的告身和鱼符,请收好。”比对完鱼符的万通判小心翼翼道。
“好。”花蕾又拿出了委任书和官印,等万通判全部比对过后,花蕾已经喝完了两盏茶了。
看着花蕾收回官印和鱼符,万通判又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今天要不要先去后院休息一下?”
“行,连续赶了两个月的路,确实有些累。今天我先休整一下。”花蕾也不硬撑,点头道。
“对了,万大人,明天辰时三刻上值集议,让府衙所有同僚都参加,还有,六房的几位都给事中大人也全部过来。另外把几房仓库物资盘点一下,我要看一下明细。”花蕾吩咐道。
“是,大人。”万通判恭敬应道。
“对了,我带了几车粮种过来,万大人帮忙单独放开,我有用处。”花蕾又吩咐道。
“是,大人。”万通判又俯身应道。
花蕾和容瑾出了门,去往府衙最后面的住所。穿过寅恭门,两边是用于存放官府文件和物资的档案科和仓科。另一边是厢房,客房、厨房和茅舍等生活设施。
接下来的是二堂,两边有东西花厅,东边就是同知衙,是容瑾以后办公的地方。同知负责河工水利,地方盐粮等事务。
再穿过后面的门房,就进入了府衙为知府准备的住所。青枣青棋几个已经快手快脚的去帮忙整理书房卧室了。
从进府衙大门,就一直绷着的花蕾软瘫在椅子上,要不是后面跟着气定神闲的容瑾,花蕾觉得自己肯定会露怯。
以前,跟着容瑾去漠北,上面有章侍郎顶着,旁边有容瑾护着,所以花蕾根本就没感觉到压力。
但是,这次不同,今天是作为一把手,第一次进府衙,哪怕花蕾一直给自己壮胆,也觉得压力山大。
此刻放松下来,才觉得后背冒了不少的汗,好在有容瑾陪着,不然自己真不一定能撑得下来,花蕾冲旁边的容瑾一笑。
看着椅子上毫无形象的花蕾,容瑾无奈的笑了笑。青笙和青画过来,分别请两人去盥洗。
简单的泡了个澡,吃了午食,花蕾就回房休息了。太累了!第二天辰时三刻,花蕾和容瑾准时到了“明正堂”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