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反对!老朱你别怂!
因为老朱陛下召见,关于人口买卖一事。
屠戮夷国,抓捕劳力。
然后用这些蛮夷代替大明子民,承担这一个个的大型工程项目。
而大明子民则只需要在乡野田间耕种,仅此而已!
听到李祺这番计策,初听之下老朱陛下也不由心动。
但是问题在于,大明真要是这样做了,那还是大明吗?
要知道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待四方夷国那都是怀柔威远,可从没做出过这等杀戮之举。
“文和,这样做是不是……有伤天和啊?”老朱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李祺摇了摇头,沉声道:“父皇,掌控交趾还有一大隐患,那就是交趾境内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
“可是我大明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交趾,不动硬的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可就算部分大明百姓愿意迁徙到交趾,可交趾原有的百姓又该怎么办,总不能杀了吧?”
听到这话,老朱也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交趾憨人比例太低,那就一直不可能彻底融入大明,除非增加交趾境内的汉人百姓。
但是问题在于,李祺也说过了,汉人子民安土重迁,轻易间绝不会愿意离开故土,除非是走投无路之下才会成为流民逃亡其他地方。
再者就算朝廷收拢这些流民然后送到交趾,可是交趾境内的百姓要该怎么解决呢?
他们原本就敌视大明强行郡县交趾,现在又多出一大批汉人跟他们争抢田地,这不是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仇恨吗?
而除了交趾之外,包括老挝、暹罗、缅甸等地,也将会纳入大明版图,直至整个中南半岛。
如果说交趾境内汉人比例低的话,那其他这些地方,几乎都看不到什么汉人,换句话说大明王朝前去布政,无疑是很难的,只能采取封王制度,任由藩王自己头疼去。
李祺冷笑道:“父皇,您的观念确实应该转变一二了。”
“且不说修水泥高速路这件事情,单论疏浚运河、修建帝陵这些大工程大项目,哪一项不需要海量的青壮劳力,而这些项目此刻正在同时进行,就算朝廷财政支撑得起,可是天下百姓也支撑不起啊!”
“如今三大工程同时开工,就算朝廷有钱,百姓的血也快被抽干了!”
李祺咬着牙冷喝道:“父皇您想过没有,这些足以名垂青史的大工程,即便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足以流芳百世的利国利民之举,偏偏父皇想要在这一朝将其完成,那天下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比惨痛且绝望的!”
“可能地方百姓今日刚刚结束了疏浚运河的徭役,明日就会被强行发配去修建新都,等这一次的徭役结束,他们又会被抓去修建帝陵……只要这些大工程大项目存在,那天下百姓就永远没有安宁之日!”
“等到民怨四起的那一天,等到天下动荡的那一天,陛下你就会背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骂名,那大明皇帝就会成为那“杨广第二”……”
“够了!”老朱铁青着脸怒喝道。
老朱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龙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窸窣的声响。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此刻所以大殿之内唯有老朱、李祺与太子标三人。
老朱冷着脸看向李祺,起身来回踱步不止。
他当然知道这些大工程大项目会消耗大明国力!
他当然知道天下百姓苦徭役久矣,恨不得多缴纳钱粮都不愿意去承担徭役!
但是,这些都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情,真正惠及民生的大事!
不管是哪一个大工程,朝廷都不可能会舍弃!
但是,李祺此刻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要么撕碎那什么仁义伪装,出兵屠灭夷国抓捕劳力,替代大明百姓承担徭役,要么就等着大明彻底崩盘吧!
什么叫做“杨广第二”?
因为杨广在位期间,正是因为好大喜功,因为穷兵黩武,所以直接激起民怨,天下沸反盈天反叛不绝,最终隋朝二世而亡,杨广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朝廷此刻做的事情,跟那杨广相比,好像真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个的大工程大项目!
一次次接连不休的征战!
如果再不想办法,暂缓一下这些徭役,安抚一下子民,那他朱元璋当真会背负“穷兵黩武”的骂名!
这些道理,老朱自然都懂。
但是,按照李祺的计策,真的就能行吗?
李祺看出了老朱的思想松动,立刻就加大了火力。
“人口不能买卖吗?”
“父皇不觉得这太过可笑了些吗?”
“难道我大明的百姓被卖的少了吗?哪个富贵人家没有几各沦为贱籍的下人?这满朝公卿谁家府上不是奴仆成百上千?难道这些奴仆不是我大明子民吗?难道他们的命还不如那些蛮夷金贵吗?”
面对李祺的接连质问,老朱再次选择了沉默。
“不要扯什么圣人之道,也不要扯什么仁义道德,那不过都是士绅缙绅这些家伙给自己披上的遮羞布罢了!”
“他们奴役家中奴仆婢女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些人也是我大明子民?”
“与其如此,不如屠了这些夷国,让这些士绅缙绅用倭奴,这样还能顺理成章一些!”
“陛下得到了青壮劳力,士绅缙绅得到了奴隶,可谓是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顿了顿,李祺嬉笑道:“父皇,这也不是多大点事儿,您可千万别怂啊!”
有什么好怂的?
不就是那些士绅缙绅会狗叫吗?
朱元璋可还没死呢,就算任由他们狗叫,又能翻得起什么浪花来?
呵呵,简直可笑!
老朱深深地看了李祺一眼,最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闭嘴吧你!”
“这件事情,朕会认真考虑的。”
他不得不慎重,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先河,那势必会天下哗然。
当如何堵住悠悠众口,才是最关键的。
只好朝廷不能失去士林,更不能让太子标背这个黑锅。
嗯?太子标不背,那岂不是让朕来背?
合着他们早就计划好了!
李祺这个兔崽子,真是混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