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施公清月风荷

第322章 漕船里密信(3)

按察使司衙门内,气氛凝重如铁。施公快步走入大堂,只见按察使周大人正与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低声交谈。那官员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肃穆,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官场的威严。

"施大人来了。"周按察使起身相迎,脸上带着几分忧色,"这位是刑部侍郎方大人,特奉圣命前来查办此案。"

施公心中一凛——刑部直接插手,此案已惊动圣听!他不动声色地行礼:"下官参见方大人。"

方侍郎微微颔首:"施大人不必多礼。本官奉旨查办漕运沉船及密信一案,听闻施大人已有眉目?"

施公正欲回答,堂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杜文焕带着几名随从大步走入,身后还跟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男子,正是杜府管家。

"方大人,周大人。"杜文焕拱手,声音洪亮,"本官得知此案牵涉家仆,特将此贼押来,请大人明察!"

施公目光一凝,只见那管家右眉上的疤痕格外显眼,此刻面色灰败,浑身发抖。

方侍郎挑眉:"杜大人这是何意?"

杜文焕义正辞严:"本官也是方才得知,这恶奴竟勾结漕帮匪类,伪造密信,意图陷害朝廷命官!如此大逆不道,本官绝不姑息!"

施公心中冷笑——好一招弃车保帅!杜文焕这是要断尾求生。他上前一步:"杜大人如何得知密信系伪造?"

杜文焕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恢复镇定:"这...本官听闻密信中有错字,显然非施大人手笔。"

"哦?"施公紧追不舍,"下官记得从未对外提及密信内容,杜大人从何得知错字一事?"

杜文焕脸色微变,随即怒道:"施不全!你这是在质疑本官吗?"

方侍郎抬手制止:"两位大人且慢争执。来人,将管家带下去严加审问。"待衙役将管家带走后,他转向施公,"施大人,此案你查得如何?"

施公从袖中取出收集的证据:"回大人,下官已查明真相。近日漕船接连沉没,实乃有人故意为之,意在挑起漕帮与官府冲突。"

他详细陈述了调查经过:从沉船中发现的密信,到笔迹鉴定发现的"糟"字破绽;从宣纸墨锭的溯源,到马三刀表弟的供词;最后指向杜府管家与马三刀的勾结。

"种种证据表明,"施公声音铿锵,"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是借下官之名,煽动民变,动摇漕运。"

杜文焕突然插话:"荒谬!区区一个管家,哪有这等能耐?施大人莫非想嫁祸于人?"

施公不卑不亢:"下官只陈述证据,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方侍郎沉吟片刻:"施大人所言确有道理,但仅凭这些,尚不足以定案。那管家若一口咬定是个人所为..."

"大人明鉴。"施公早有准备,"下官请来一位证人。"

堂下带上一个畏畏缩缩的中年男子,正是马三刀的表弟。他一见杜文焕,顿时吓得跪倒在地。

"抬起头来,"施公厉声道,"你可认得在场诸位大人?"

那人战战兢兢地环视一周,突然指着杜文焕:"认...认得!这位大人府上的管家常来我家,每次都带着这位大人的名帖!"

杜文焕勃然大怒:"胡说!本官从未..."

"杜大人稍安勿躁。"方侍郎打断他,转向证人,"你可有证据?"

那人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帖:"这是上月管家落在我家的,我一直没敢扔..."

名帖上赫然印着杜文焕的官职姓名!堂上一片哗然。

杜文焕面如土色,强自镇定:"这...这必是伪造!施不全,你为陷害本官,真是不择手段!"

施公冷笑:"杜大人,下官还有一事请教。漕运账册显示,近年有大量漕粮损耗,而据查,这些损耗多发生在杜大人亲信管辖的河段。更巧的是..."他故意停顿,"这些损耗漕粮,最终都流入了杜大人名下的粮行。"

杜文焕霍然起身:"血口喷人!方大人,施不全污蔑朝廷重臣,该当何罪?"

方侍郎眉头紧锁:"施大人,此事可有证据?"

施公拱手:"下官已命人查封相关粮行,账册正在核查中。另据漕帮雷堂主供述,他们被迫以低价将损耗漕粮卖给指定商人,否则就会遭遇沉船事故。"

杜文焕突然大笑:"荒谬绝伦!方大人,本官要求立即将此案移交刑部,由圣上钦定!"

方侍郎面露难色。施公心知杜文焕在朝中根基深厚,此案若移交京城,很可能不了了之。他必须在此刻一锤定音!

"方大人,"施公突然提高声音,"下官请求当场验证笔迹!"

堂上一静。方侍郎好奇道:"如何验证?"

施公取出密信原件和从杜府搜出的杜文焕手书:"请大人比对两者笔迹。虽密信模仿下官笔迹,但书写习惯难改。比如这个漕字..."

他将两份文书并排放置,众人凑近观察。果然,密信中的"漕"字误写为"糟",而杜文焕平日书写中也常有此误!

"这..."杜文焕额头见汗,"纯属巧合!"

施公乘胜追击:"再者,密信折痕显示曾被叠成方胜形,这是杜大人习惯的折信方式。更关键的是..."他取出一个瓷瓶,"这是从杜府书房搜出的明矾粉,与密信显影所用完全一致!"

铁证如山,杜文焕终于崩溃,指着施公厉声道:"施不全!你敢动本官,朝中自有人收拾你!"

方侍郎拍案而起:"杜大人!公堂之上,请注意言辞!"他转向施公,"施大人,此案证据确凿,本官会如实上奏。杜大人...暂且回府候审吧。"

杜文焕冷哼一声,甩袖而去。施公知道,以杜文焕的地位,最终可能只是贬官了事。但至少,真相已经大白。

三日后,圣旨下:杜文焕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管家及涉案漕帮人员处斩;漕运总督因失察罚俸一年;施公擢升为按察副使,继续彻查漕运积弊。

结案那天,施公站在江边,望着漕船往来如梭。赵虎走来,低声道:"大人,杜文焕昨夜离京了,据说去了江南。"

施公淡淡一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江风拂面,施公想起那封差点让他身败名裂的密信。谁能想到,一个错别字,竟成了破案关键?他轻声吟道:

"漕糟一字辨忠奸,笔墨之中有乾坤。

清官不怕风波恶,只留正气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