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至于那家境贫困者,实在是可怜。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对于这般家庭,咱们实在贫困拿不出钱或者只能拿出很少钱的,便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束脩礼,或者直接减免。比如镇上的孤寡家庭、因灾致贫的家庭等,咱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二郎说到此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怜悯,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

“至于学堂的束脩礼,用途可多着呢。一方面,可以用于改善学堂条件。从家境殷实者多收取的束脩礼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改善学堂的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还能聘请更好的夫子。优秀的夫子,那可是孩子们的福分啊!”

“至于家境一般者缴纳的正常束脩礼,主要用于维持学堂的日常运转开支。夫子的日常工资、教学用品的日常采购、学堂的维修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银子。只有保证了这些开支,学堂才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孩子们才能安心读书。”二郎掰着手指头,一项一项地数着,神情十分认真。

“当然,特殊情况也得考量,咱们可以灵活调整。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庭原本富裕但后来遭遇变故导致经济困难的家庭,或者孩子成绩特别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家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束脩礼的收取标准,给予适当的减免或优惠。”二郎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一脸的正气。

然裴大郎却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接话说道:“二郎,你这分级收费的想法虽好,但在分等级收取束脩礼的过程中,恐怕会让孩子们之间因为束脩礼的等级产生隔阂。”

江月瑶听闻,微微点头,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倒也不是无解。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这只是为了保证学堂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而不是区分大家的身份和地位。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孩子们都是通情达理的,想必也不会心生嫌隙。”

“叮~”就在这时,貂儿突然凭空出现,宛如一朵轻盈的云朵,稳稳地趴在江月瑶的大腿上。

它眨巴着灵动的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恭喜宿主激活【百年育人】任务,完成对反派的教学改造可获得积分10万,完成对村民幼童的教学可获得积分1000分。”

江月瑶冷不丁地被小七这突如其来的出现吓了一大跳,手中的茶杯都微微晃了晃。

待听到系统发布的任务后,她不禁犹豫了一会,心中暗自思忖:果然,自己的崽崽是真值钱。四个反派就值10万积分,而村里的适龄孩童,所有的加一起都比不过一个。

她下意识地舔了舔干涸的嘴角,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

三娘是个极有眼力见儿的,见状立刻识趣地端来了薄荷水。

“阿娘,喝水。”

江月瑶接过杯子,咕噜噜地喝了一大口,那清凉的感觉瞬间在口中散开,让她精神一振。

“大郎,你去与张九爷商量继续修葺学堂的事情吧。”江月瑶放下杯子,声音清脆动人。

大郎领了命,转身便同张九爷商量接下来的工序去了。

江月瑶又看了一眼远远站着一直未曾说话的萧旭。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她微微扬起下巴,她有些嗔怪,再看还是觉得很好看,说道:“萧公子,这学堂的课程就交给你了。”

萧旭微微一怔,随即轻轻点了点头“江夫人放心,萧某定当竭尽全力。”

江月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浅笑,轻轻点了点头。

她心中对萧旭的学识与才华再清楚不过,有这般才俊负责学堂的课程安排,自己便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其他事务的处理之中。

对于学堂课程,江月瑶实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微微抬眸,目光坚定且明亮,看向萧旭说道:“萧公子,我打算与你一同开展教学工作。”

萧旭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震,满是诧异。

他实在猜不透江月瑶此番打算的深意,眉头微蹙,略带疑惑地开口问道:“夫人这是何意?”

江月瑶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心中有个规划,想要将咱们这学堂划分为小学、中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皆被勾起了好奇心,纷纷投来探寻的目光。

萧旭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开口问道:“敢问夫人,这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究竟是何意?”

江月瑶神色从容,缓缓道来:“小学主要招收6-13岁的孩童。在这个阶段,会着重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像识字、算术,还有普通夫子平日里所传授的那些学问,主要是开蒙,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学习根基。”

“中学则是面向13-18岁的少年。在这一阶段,主要教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艺术素养以及多方面的技能,让他们成为有学识、有涵养之人。”

“而职业技术学校,也招收13-18岁的孩童,只不过重点在于传授各类实用的职业技能。有些孩子不擅读书,但却可以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门手艺谋生,比如农事方面,教导孩子们如何更科学地耕种、养殖;纺织专业,让他们掌握精湛的纺织技艺;烹饪专业,教会他们做出美味又营养的佳肴等等。如此一来,孩子们毕业后便能凭借所学技能,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众人听闻,先是陷入了一阵短暂的寂静,都被这新奇而又宏大的规划给震住了。

片刻之后,人群中开始泛起阵阵低语。

张九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惊叹与赞赏,连连点头说道:“夫人此规划实在是妙啊!以往这学堂,不过是教些传统的学问,孩子们学成之后,大多也只能走科举一途。可如今这分门别类的学堂,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尤其是夫人所论述之职业技术学校,能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日后也好讨生活。”

旁边的杜天元夫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拉着身旁守月、立松的手,激动地说道:“这下可好了,这村里的孩子们以后要是能去职业技术学校学门手艺,就不用愁没饭吃了。夫人真是为平头百姓着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