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边的陈凌则热血沸腾。

“陛下是要去卖纱?”

“不仅仅是纱,还有丝绸,把价格打下来!”

这是暴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产能拉起来后,价格下来,几乎可以降维打击。

英国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首先带动起来的就是纺织业。

这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

如果把丝绸价格再拉低,不仅仅可以拉动上游的养蚕业和种植业,还能让更多普通人穿得起丝绸。

这绝不是做善事,而是普通人的基数足够大。

以前一年丝绸卖十万匹,一匹丝绸二两,收入是2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净利润6万两。

以后一年丝绸卖1000万匹,一匹丝绸500文,收入50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100万两。

纱巾就更不必说!

设立一个商社,以先发的产能优势,做成最大的纺织贸易商社。

每年源源不断利润进来。

这还只是纺织业。

“陛下,您身为九五之尊,做这些作甚?”公孙弘不解道,“您应该召集大臣,商议国事。”

“这就是国事!”

“这?”

“陛下,草民知道了!”公孙赞立刻说道,他明显兴奋起来,“这种不仅仅是一天能纺织一匹纱这么简单,操作也更简单。草民刚才观察了,每一个作坊里有十名女工,只要增加作坊,就能增加数量,草民注意到,他们的操作几乎都一模一样。只要增加这样的作坊数量,就能增加产量!”

公孙赞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而且是源源不断!”

“你说的没错,就是可以源源不断,但也要有源源不断的丝绸、纱巾原料。”

“这并不难,在常州、苏州和洪州一带,有大量的桑园,有很多农户都种植了桑树。”公孙赞说道,“而且苏州有专门的商人在各地收集蚕丝。”

“他们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的?”李彦好奇地问道。

社会有专业的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没错,例如苏州有大量桑园,这些桑园养了很多蚕,每年能产出很多蚕丝。

可是这些蚕丝如何快速被收集整理,集中供应呢?

在李彦前世在的21世纪,有发达的交通,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加快收集时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这个世界呢?

公孙赞说道:“是河运,苏州以太湖为中心,四周有密集的河运网,收集丝绸并不难。”

“如果朕现在需要丝绸,可以买到多少?”

“陛下要多少就有多少,不存在缺货,苏常两州桑园密布。”公孙赞也激动起来,“而且纱的原料,也有很多!”

李彦心头一喜,这特么最上游的供应端岂不是直接就解决了?

他还在想着以后要花时间去颁布政令扩充桑园一类的。

现在看来,这个世界,商业本身相对发达,只是不具备规模化和分工体系。

这就简单了。

只要资源丰富,那接下来可操作空间就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现在还是要保住前线,只有保住了前线,后面才能做更多操作。

当然了,现在的这些,也是为前线服务,是为了联合晋国。

也是为以后倾销晋国和魏国打好基础。

“如果朕让卿去调集丝绸和苎麻,如何?”

“草民吗?”

“不,是朕的户部尚书!”李彦快人快语,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公孙赞,“以后朕就把户部交给你了。”

前户部尚书王云山,在杀魏铭那天就杀掉了。

朝堂上下一大堆的烂账,地方税务体系也混乱不堪。

李彦急需要一个管钱的财务。

“陛下……”

“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时,你可不要拒绝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