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刘辩骂百官

刘辩的封赏并没有结束,待酒宴开始,他的第二波封赏接踵而至。

“鲍信,鲍允诚。”刘辩的目光,落在庞大腰圆的鲍信身上。

“臣在。”

鲍信表情刚毅,不假思索的站了出来。

刘辩暗自点头,就这一身刚正不阿的气势,就能让人安心。

而且记得没错的话,此人是为数不多,在董卓还未入京前,就看出其贼心,百般阻挠的。

只可惜袁绍的见识还是少了一些,一意孤行的敲定了事情的发展。

“朕让你做羽林中郎将,可有把握恢复羽林军昔日之荣光?”刘辩问道。

鲍信毫不犹豫的说道:“臣必鞠躬尽瘁!”

“好!”刘辩点了点头,“还都之后,你要即刻办此事。”

“诺!”

鲍信一拱手,回了席位。

王允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妥,立马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朝廷初定,不宜大肆封赏,更何况,汉朝的祖制,天子未元服之前,诸事应当先询问太后的意见。”

他的出面,立马就带动了一批老臣站了出来。

你要说他忠心吧,确实也忠心。

但他就是要跟你对着干,还偏偏喜欢站出来反驳,好像越是反驳,就越是能彰显自己的忠贞和操守。

而且这类老臣,位高权重,还不好得罪。

换做一般的天子,哪怕是汉武帝来了,也得敬这种老臣几分。

毕竟人家多少是有功于社稷的,更是先帝留下的臣子,有顾忌是正常的。

可刘辩有吗?

他没有!

什么老臣,什么位高权重,什么狗屁先帝臣子。

有他的小命重要?

完全没有!

刘辩冷冷一笑,反问道:“王司徒,朕问你,是朕没到元服的年纪?”

正常人是二十岁冠礼成年,搁东汉以前的皇帝也是。

巧的是东汉皇帝凑一起就能自己幼儿园了。

年龄小也就算了,大多还短命。

问题是生出的儿子还少。

这就导致为了开枝散叶,元服结婚的也早。

比如他那便宜老爹,他记得没错,十二岁登基,十四岁左右就元服亲政了。

他刘辩也结了婚,离元服就差一个形式。

王允噎住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半晌后也只能悻悻道:“陛下年龄自然到了。”

刘辩再追问道:“朕既然年龄到了,那是朕不贤良吗?”

众臣面色古怪,别说,还真没什么贤名。

除了今天稍微拿出了些天子的威仪。

刘辩看到众臣的表情,稍稍有些汗颜。

原主啊原主,你被废的不冤啊,你被废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忠臣,已经是老天开眼了。

王允冷汗直冒,高呼道:

“老臣断然没有此意。”

“哼!”

刘辩一拍桌子,目光变得极为凶狠。

吓到在场众人,全都高呼起来,“陛下息怒。”

“息怒?朕如何息怒,汉室动荡,汝等世受国恩,不思辅佐朕还天下太平,居然在这拿元服的事搪塞朕?”

刘辩破口大骂,惊的众臣再也顾不上宴席,拜倒一大片。

还没完,刘辩用力挤出几滴眼泪,悲痛欲绝的道:

“大汉天下,如今灾祸四起,黄巾猖獗,百姓流离失所,朕身为大汉天子,每每想起这一幕,便觉心痛难忍,汝等为何非要如此气朕!”

“朕身为天子,无时无刻不想救天下子民于水火,可朕……何其难也。”

刘辩仰天叹气。

众多文武闻言,皆是满心悲戚,纷纷劝阻。

噗通几声响起。

刘辩不动声色的往那看了一眼,杨彪、鲍信、朱儁等臣率先跪了下来。

鲍信声音沙哑的说道:“陛下,天下之乱,非陛下之过也,实乃臣等无能。”

杨彪的话也是接踵而至,“看到陛下内心如此折磨,臣等痛心疾首。”

“臣等愿尽心辅佐陛下,还天下太平!”

众人齐跪,声音无不悲戚。

刘辩眼中隐有泪花闪动,哽咽道:

“众卿皆是忠臣,可为何要拿元服之事搪塞朕?”

众人面色一顿,随后全都皱起了眉头。

刘辩说的对,他早该元服亲政了。

众臣没有说话,短暂的沉寂过后,鲍信一本正经道:

“若无十常侍之乱,陛下早已元服,此次还都之后,应当立刻请皇太后还政,由陛下亲政。”

“臣附议!”

杨彪立刻点头赞同。

杨彪是位于三公之一的太尉,其所在的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威望极高。

他的同意,立马带动了一群人附和。

袁绍张了张嘴,最后一想,反正差也就差个形式,更何况鲍信言之有理,于是也附和起来。

现场唯一没有动静的,就只剩下王允和几名老臣,他眉头皱来皱去,怎么想都觉得不妥。

于是王允顶着压力,踏前一步,刚想开口,刘辩却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既然众卿一片赤心,朕就咬牙挑起这个担子,太后既然不在,便由朕说的算。”

“陛下,老臣……”

王允赶紧出声,刘辩这次直接打断了他。

“卿等皆是功臣,既然还政于朕,那朕便有权利进行封赏,司徒,先帝常嘱咐朕,卿的学识如大海,卿的才能如繁星,要朕以师夷之礼待卿,朕决定,加封卿为太师。”

“太师,请受朕一拜。”

刘辩说着,居然真的向着王允拜了下去。

其他众臣见此情形,也赶紧跟着一拜。

“太师。”

王允心中狂跳,激动道:

“老臣愿尽心竭力教导陛下。”

王允这老东西,本事有没有刘辩不清楚。

但知道他好面子,正好把他搬上来,先把董卓的位置给占了,还都之后,让他俩斗去吧。

而且刘辩深知,哪有那么多意见不合。

意见不合是因为什么?因为人家没得到利益!

当反对声激烈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偏心了。

拿捏住王允之后,刘辩的目光,接着便落在了杨彪身上。

“太尉,卿保驾有功,朕也久闻贤明,尤其是朕记得,杨修可是你的儿子?”

杨彪一怔,赶紧谦逊道:

“回禀陛下,是臣的犬子,但犬子才疏智浅,怎能入陛下……”

刘辩笑呵呵的打断道:

“朕早就听说,他才德兼备,更是有名的贤士,朕有意让他陪在朕身边,不如让他做个侍中如何?”

侍中和中常侍的作用有些近似,不过侍中是正儿八经的文官,不是宦官。

杨彪赶紧谢恩道:“能为陛下效命,是犬子之幸。”

刘辩扫视一圈,微微眯眼。

袁绍……

“本初。”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