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前年年末,黑匪山带了棉花种子来西北,宋钰将种子交给了宋家人。
宋家人得到薛玉成的支持,去年春日开出一片地来试种棉花。
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等到秋日采摘的时候,发现棉花长势喜人,棉铃结了很多,棉花绒也长。
等到去年年末黑匪山的人再次来时,黑匪山的人也惊讶庭州收成的棉花居然长得比他们那边的还好。
仔细一想,西北这边日照充足雨水少,而且地势平坦开阔,种植棉花再适合不过了。
魏大栓和秦啸跟薛玉成说了他们在岭南训练黑山军的方法。
让大家农忙的时候种田,闲暇的时候训练,两边都不耽误。
秦啸和魏大栓把这个方法概括成:“兵农合一,敌至则战,敌退则耕。”
薛玉成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参考。
刚好春日不是战时季节,他派军队轮流训练和播种棉花。
士兵们今天训练,明日播种,如此交替,两边都不耽误。
他们有十万兵力和广袤的土地。
人多地大,可以种黑匪山成百上千倍的棉花。
宋家人去年种棉花成功后,精神好了许多,眼里都有光了。
他们和西域商队碰面谈生意,从西域人手上买了些瓜果种子,今年也一起种下了。
他们买种子的时候也没挑,葡萄、巴旦木、无花果、阿月浑子……什么都种着试试,不行再说。
西域商人想要大瑜的丝绸、瓷器、茶叶、纸张等。
大瑜要西域的宝石、香料、毛毯……
宋家人一边通过薛玉成联络黑匪山那边,另一边暗中招人手组建商队。
宋钰的几个堂兄还抱着搏一把的心态跟着西域商队走了,说要去西域看看商机。
老宋很担心他们会被卖了,但是风险和机遇并存,他们不搏一把,如何能翻身?
他们不仅要种棉花,还要打通西域的商路。
薛玉成帮宋家人做了很好的掩护,宋家人得以去西域。
三月,温度还不高,但是太阳直直地晒在皮肤上,还是会有些发红发热。
很多长年呆在这的将士都习惯了,薛玉成也没什么感觉。
大家都晒得黑红黑红的。
薛澈的脸本来在冬日养白了许多,冬天一过,估计又要晒黑了。
薛澈看着自己手背上颜色变深,笑了。
以后再见到秦爷爷,他们可不能说他长成大美人了。
薛澈上午帮着播种,下午就跟着紫玄长老一起练功,晚上还要看兵书。
等看完了兵书,他才有时间给苏知知写回信。
营帐里,油灯摇摇曳曳。
薛澈再三思索才下笔。
他现在的身份是副将云靳的远房亲戚,和云靳住同一个帐子。云靳躺在床上,笑嘻嘻地问:“给谁写信呢?给前年和你一起来送军衣的那个小姑娘?”
薛澈:“她叫知知,是我的好友。”
云靳:“好友?有多好?”
“她救过我,我们一起吃饭、练功、上学,我们还一起打过仗。”薛澈想到岭南的时光,眼里就有笑意。
“嗯,那确实很好。你们隔得这么远,光写信差了点意思,你得送个礼。”云靳摸着下巴。
送礼么?
薛澈想到冬天时和爹一起猎到了一只雪豹,还剩下一小块雪豹皮毛。
不大,做不了衣裳,但是可以用来做一双小手套。
薛澈继续给苏知知写信。
云靳坐不住,过来瞄了一眼。
薛澈不让他看,用身子挡住信纸。
云靳没瞄到别的,就看见之乎者也,连连摇头:
“你是写给夫子还是写给人家小姑娘啊?谁读得下去呀?”
薛澈抿直唇线:
“知知会读下去,我上次写给她的信,她就读了,她还给我回信了。”
云靳:“那她给你回信的时候,也这样写么?”
薛澈张了张口,没说话。
“行吧,行吧。你写吧,我睡了,困死了……也不知道你哪来的精神还写信……”
云靳打了个哈欠,脑袋沾枕头,翻个身,帐内就响起了鼾声。
薛澈在鼾声中看着信纸,眉头蹙在一起。
想了一会儿,重新拿了一张纸写。
他写好回信后,小心地把信折好,确保信纸的每个边角都对齐后,才塞进信封里。
薛澈躺上了行军床,把信封压在枕头底下。
说是枕头,其实就是一个包着旧衣的空箭筒。
西北军营物资紧张,但总有人会想到办法,让生活稍微舒适一点。
油灯吹灭了。
夜晚很静。
薛澈枕在空箭筒上,闭上眼。
希望天快一点亮。
等天亮了,就可以找爹安排送回信了。
夜空无边无际,在黑暗中与广袤的土地融为一体。
长风呼啸而过,吹得天上的星星忽明忽现,地上的帐篷和篝火也摇摇晃晃。
摇晃的帐篷里,有一个枕着书信的孩子,安然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