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九零后秋水海棠
第 107 章 成长冷暖
2010年,时光的车轮悄然碾过岁月的轨道,寒假如期而至,似一阵轻柔的风,悄然拂进了外婆家。这个原本就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因为寒假的到来,变得愈发热闹,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
亲戚们如同归巢的候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拜年。一时间,外婆家那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冬日显得格外温暖。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你追我赶,手中紧紧握着刚拿到的糖果;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生活琐事,从家长里短到邻里趣闻,无所不谈。
然而,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九月的复读身份却如同一朵不合时宜的乌云,悄然笼罩在她的头顶,成为了亲戚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舅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身子微微前倾,一边熟练地嗑着瓜子,将瓜子壳精准地吐进垃圾桶,一边和旁边的二姨小声嘀咕着。她的声音刻意压低,但在这嘈杂的环境里,却又像一根尖锐的针,直直地刺进九月的耳朵里:“这么大个人了,还要继续读书,去年考上了大学又不去读书,还要复读,都不知道她钱哪里来的……”大舅妈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以为然,仿佛九月的选择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二姨连忙点头附和,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无奈:“就是说啊,也就是她小舅舅一家好讲话,要不然早赶回她山村老家了。咱们这小地方,大家都早早出去打工赚钱,哪有像她这样还在折腾读书的。”二姨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世俗的偏见,似乎在她看来,九月的坚持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倔强。
“要是今年还不去读大学,估计明年又得去外地打工,早日嫁人了。学上的好,不如嫁得好……”大舅妈接着说道,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锋利的小刀,一下一下地割着九月的心。这些话如同冰冷的寒风,在这个热闹的新年里,让九月感到无比的寒冷和孤独。
九月原本在一旁默默地帮忙收拾着桌子,听到这些话,她的手微微一颤,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她默默地放下手中的东西,低着头,脚步有些沉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与外面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九月靠在门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些话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从决定复读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会面临这样的压力和质疑。但真正听到这些刺耳的言论时,心里还是像被重锤击中一样,难免有些难过和委屈。
她走到床边,缓缓坐下,目光落在书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是她梦想的堡垒,也是她坚持的证明。她想起了自己在网吧内得知高考成绩后的失落,想起了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付出。
就在九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叩叩叩”,声音很轻,仿佛生怕惊扰到她。九月抬起头,轻声说道:“请进。”
门缓缓打开,外婆那慈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外婆已经年逾古稀,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眼神却依然温暖而明亮,充满了对九月的疼爱。她慢慢地走到床边,轻轻地坐在九月的身旁,伸出那布满老茧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九月的头发,就像小时候一样。
“孩子,别往心里去。”外婆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如同春日里的暖阳,驱散了九月心中的阴霾,“嘴巴是长在他人身上的,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就当是狗吠一样就行了。你只管努力读书,外婆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外婆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九月抬起头,看着外婆慈祥的面容,眼眶里顿时泛起了泪花。外婆的关爱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她干涸的心灵。她点了点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外婆,我知道了,我不会在意他们说什么的。我一定会努力的。”
在外婆的安慰下,九月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下来。她知道,自己不能被这些外界的声音干扰,必须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过年那天,家里格外热闹。一大早,厨房里就传来了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小舅舅和小舅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客厅里,大人们忙着布置餐桌,摆放碗筷,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期待着这顿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餐。
傍晚时分,一家人围坐在摆满美食的餐桌前,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红烧鱼,有寓意着团圆的饺子,还有外婆亲手做的红烧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九月却无心享受这热闹的氛围。她的心里始终想着自己的复习计划,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那些做了无数遍却依然容易出错的题目,像一团乌云,笼罩在她的心头。她机械地吃着饭,偶尔回应着亲戚们的问候,但思绪却早已飘远。
就在这时,小舅舅悄悄地走到她身边,趁大家不注意,把一个厚厚的红包塞到她手里,然后小声说道:“九月,这是舅舅给你的,就当做是给你的生活费添砖加瓦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别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小舅舅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鼓励,那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九月接过红包,手心里感受到了红包的温度。她知道,小舅舅一家为了支持她复读,已经付出了很多。小舅舅和舅妈每次九月回来都会给她煮喜欢的饭菜,就担心她在学校不好好吃饭,把自己搞成营养不良的那种。这个红包里不仅装着钱,更装着他们对自己满满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
除了小舅舅,其他亲戚的红包也和往年不一样了。虽然他们之前对九月复读的事情说三道四,但在内心深处,其实也都盼着九月能考上重点大学。毕竟,在这个传统的大家庭里,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这样说出去脸上也有光。他们或许不理解九月的坚持,但他们依然期待着她能取得好成绩,为家族争光。
新年过后,热闹的氛围渐渐散去,亲戚们陆续离开了外婆家。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九月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当中。
每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房间,九月就早早地起床了。她简单地洗漱后,便坐在窗前,开始背单词、读课文。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窗外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她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那些枯燥的单词和拗口的课文,在她的反复诵读中,渐渐变得熟悉起来。
早餐过后,她便坐在书桌前,开始做练习题。她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有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还有她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她全神贯注地看着题目,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书写着,遇到难题时,她会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然后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解决。
中午,简单地吃个午饭,休息一会儿后,她又继续学习。她会利用午休的时间,回顾上午学过的知识点,加深记忆。有时候,她也会和同学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交流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晚上,当整个世界都渐渐安静下来,九月依然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她专注的脸庞。她常常学习到深夜,直到眼睛实在睁不开了,才肯上床睡觉。在那些寂静的夜晚,陪伴她的只有窗外的月光和书桌上的台灯,以及那一本本承载着她梦想的书籍。
在复习的过程中,九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知识点她总是理解不了,无论她看了多少遍教材,做了多少遍笔记,那些抽象的概念依然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她的脑海中。有些题目她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出错,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让她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她会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那些闪烁的星星,在她眼中仿佛都变成了嘲笑的眼睛,让她更加自卑和难过。
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外婆和小舅舅鼓励的话语就会在她耳边响起。她想起了在海城打工那几个月经历种种,想起了自己为了复读所付出的努力。她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些曾经的努力和付出,不能就这样付诸东流;那些关爱她的人,不能让他们失望。
于是,她重新振作起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老师总是耐心地为她解答疑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她理解那些复杂的知识点。同学们也很热心,他们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鼓励,共同攻克难题。
除了向他人请教,她还会查阅各种资料。图书馆里的相关书籍,她几乎都借来看了一遍。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她也充分利用起来。她会在各种学习论坛上搜索相关的知识点,看别人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地钻研那些难题,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进步。之前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变得清晰起来,那些总是出错的题目,她也能轻松应对了。她的努力开始有了回报,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这让她的信心大增。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假即将结束。在这个寒假里,九月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在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她学会了如何面对外界的压力,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些曾经让她难过和委屈的话语,如今都变成了她前进的动力;那些曾经的困难和挫折,都让她变得更加坚韧和勇敢。
九月蹲在门槛旁,将自己的书包塞满——里头装着晾干的橘子皮(泡水能防感冒),还有半罐腌得金黄的酸豆角。墙角的旧木箱里,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已经叠得整整齐齐,袖口处细密的针脚是外婆戴着老花镜缝补的痕迹。
"吱呀——"门被推开,外婆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薯糖水,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颤:"喝了再收拾,暖和。"老人鬓角的白发在晨光中泛着银白,九月接过碗,糖水的甜香混着柴火灶的气息。
收拾妥当后,九月将行李绑上那辆二八自行车。锈迹斑斑的车架上,贴着她用圆珠笔写的"加油"字条,车筐里还躺着外婆塞的油纸包——里面是刚烤好的糯米糍粑。"路上慢些骑,路口车多要小心。"外婆攥着她的手,粗糙的掌心像块温热的老棉布。
九月跨上自行车,车轮碾过平整的水泥路,车链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回头望见外婆佝偻的身影越来越小,却始终站在村口老樟树下挥手,蓝布围裙在风中轻轻飘动。
骑行在宽阔的村道上,两旁的油菜花田泛起星星点点的金黄。寒风刮得脸颊生疼,可书包里外婆塞的橘子皮散发出淡淡清香,车把上的平安结在风中轻轻摇晃。
拐过最后一个路口,花镇一中的红色砖墙已经清晰可见。校门口的电子屏闪烁着欢迎返校的标语,操场上几个同学正在打扫落叶,叽叽喳喳的谈笑声顺着风飘来。九月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朝阳下崭新的教学楼,忽然觉得胸口发烫。她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堆积如山的试卷、凌晨五点的晨读,还有无数个与困倦搏斗的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