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书荒仙人

第688章电影的使命(终)

第688章电影的使命(终)

好莱坞星光大道。

中国剧院。

《神奇女侠》首映礼。

“是延续诺兰和扎克施耐德的黑暗风,还是说这位来自于东方的导演,会给dc带来不同的风格?”

报道《神奇女侠》首映礼的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和嘉宾,争论不休。

“光明或者黑暗,这是一个问题。”

质疑都算温和,阴阳怪气才是常态,只有华纳系媒体保持基本客观。

原因无他,实在是沈三通执导《神奇女侠》有些破坏花旗国媒体人、艺术从业者的玻璃心。

《神奇女侠》既是女权图腾,也是国家神话的产物。

承载进步理想,又在商业与意识形态拉扯中不断变化。

此刻,在超级英雄电影逐步占据主流的好莱坞,《神奇女侠》随时代变迁不断重塑的象征意义,落到了沈三通手里。

沈三通将用自己的大手,透过花旗国社会性别、权力与身份议题的“文化棱镜”,折射并塑造出他认知中的神奇女侠。

不管电影成品如何,这种行为本身,已经前所未有。

只有深刻理解好莱坞规则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可思议。

巴里·梅耶作为华纳兄弟前任ceo也来到了首映礼。

“沈,你是第一个书写好莱坞规则的华人。”

13年巴里·梅耶卸任了华纳兄弟ceo的职务,一方面是年龄因素,另一方面是《巨人捕手杰克》票房惨败,《超人之躯》作为dc宇宙起点,成绩也一般。

华纳激烈的内斗,巴里·梅耶因此出局。

不过他任内一手挖掘《哈利波特》系列,又缔造了诺兰蝙蝠侠,和华纳兄弟属于和平分手,依然享有一定影响力。

沈三通没有谦虚,《神奇女侠》完全是他的形状,又没有长久在好莱坞发展的打算,无敌了。

于是笑道:“也许是华纳太需要成功了吧。”

巴里·梅耶摇头失笑,道:“我听说你和凯文·辻原不太愉快,你们之间有误会?”

凯文·辻原是接任巴里·梅耶的首位亚裔ceo,又是日裔。

刻板印象拉满,比巴里·梅耶这些老白男们更难以沟通。

聊了几句,事业话题上沈三通漫不经心,巴里·梅耶想到了什么,试探道:“沈,你要是长久在好莱坞发展,要处理好和他的关系。”

沈三通直白道:“我听说at&t要收购时代华纳,到时候又是一番龙争虎斗,我不想参与其中。”

巴里·梅耶震惊于沈三通消息渠道如此灵通,他也是刚听到风声,悄然转移话题:“也许你的电影可以让华纳重新焕发生机。”

“卡梅隆过来了。”寒暄几句,沈三通和巴里·梅耶告辞,招呼出席首映的卡车司机。

沈三通:“欢迎。”

卡梅隆:“预祝你电影成功。”

沈三通:“多谢。”

卡梅隆:“我很期待你的电影。”

沈三通:“第一次做好莱坞电影,不懂偷工减料。”

闻言,卡梅隆便知道沈三通猜到了他为何而来。

最近几年,好莱坞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神奇女侠》一亿美元制作成本,在当下好莱坞只能算中等制作。

他这一次过来,就是来看《神奇女侠》最终成片,是否和业内传言一样。

顺便评估一下中国电影未来的前景,《神奇女侠》搭建的实景部分绝大部分在中国完成,后期大量镜头用到了中国公司。

如果真如传言那样,卡梅隆真要担心好莱坞未来了。

沈三通应付首映礼早已轻车熟路,闲庭闲步,作为女主的伊丽莎白·德比齐还是新兵蛋子。

面对络绎不绝的好莱坞台前幕后大佬,很是紧张。

首映礼稳步推进。

万众瞩目中,《神奇女侠》揭开了面纱。

沈三通看过好几遍正片,再看一次,依然有些遗憾。

在他看来《神奇女侠》尺度不算很大,只能算半反权威。

但是还有一些镜头经过了删减。

阿瑞斯化身主持的秘密组织,背后操纵战争的剧情,没有保留下来。

如果是共济会之类的镜头,保留下来不难,可惜沈三通没有往共济会、眼睛方面刻画,他刻画是千年不变的顶层统治集团,不变的大山。

这个映射现实了。

西方世界,最顶层的统治集团,还是一千多年前那窝老贵族。

因为西方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底层革命,也就是类似中国这样的,两三百年一轮的换人游戏,没有过。

西方在殖民地大屠杀时代,资本转型游戏很成功,它们的贵族阶层,已经转型为资本巨鳄。

表面上文质彬彬,其实还是一千年前那伙人在继续操控西方的一切。

说到底,其实西方世界,政治历史阶段,处于春秋战国的血统贵族阶段,只不过西方没有商鞅,也没有秦始皇,没能完成血统贵族,到新型军功贵族转型。

电影开幕。

天堂岛的起源。

戴安娜自幼生活在由亚马逊女战士守护的隐秘岛屿“天堂岛”(themyscira)。

她被母亲希波吕忒女王(queenhippolyta)告诫,人类世界被战神阿瑞斯(ares)蛊惑陷入堕落,而亚马逊族的使命是保持和平,等待需要她们的时刻。

开场。沈三通没有直接构造一个权威体系,也没有强化母系社会概念,更没有使用镜头语言进行所谓挑战传统父权叙事,而是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语言,强化戴安娜这个角色本身。

戴安娜是正义、爱和勇气的化身,同时又具有人性,富有同情心。

和万千普通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苦恼。

第一部分。

人类闯入与使命觉醒。

一战期间,英国间谍史蒂夫·特雷弗(stevetrevor)坠机误入天堂岛,并透露外界正陷入惨烈战争。

戴安娜坚信这是阿瑞斯在操控人类互相残杀,决定随史蒂夫前往战场,寻找并摧毁阿瑞斯,终结战争。

第二部分。

踏入人类世界。

戴安娜首次接触现代社会,目睹战争的残酷与人类的复杂性。

她与史蒂夫组成小队,包括狙击手、骗子等角色,深入德军战线,试图阻止德军毒气专家研发的新型致命武器。

戴安娜她开始听到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哀鸣,目睹战争的残酷逐步展露潜力。

至此除了灵性伏笔,基本上是好莱坞常用套路。

随着剧情深入,才慢慢展露不同。

第三部分。

战斗与成长。

戴安娜在战场上展现超凡战力,如徒手攻占德军堡垒、抵挡子弹等,逐渐成为士兵心中的希望象征。

然而,她发现即使击败疑似“阿瑞斯化身”的德军将领,战争仍未停止,开始发现战争的复杂性,背后有着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

战争原因进行了简化。

一场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成因是复杂的。

一战,既有分赃不均,也有海权陆权,还有地缘矛盾。

但是考虑到欧美观众受教育水平,再加上他们政府的属性,简单归因,其实恰到好处。

随着故事深入,沈三通赋予了更多解读空间。

比如史蒂夫·特雷弗是关键人物,他有多个层次,是一战时期英国派到德国的美国间谍,也是体制内的反抗者。

再比如阿瑞斯是战争化身,他又是旧有秩序的维护者,所以他的化身是伪装成英国军官的帕特里克·摩根爵士。

同时,阿瑞斯也是奥林匹斯众神秩序的“维护者”。

引发人类战争的源头是借助战争使得信仰之力回流。

战争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掠夺信仰。

一战表面是帝国主义争夺,实为奥林匹斯众神通过人类代理人收割战争信仰的养殖场。

第四部分。

真相与决战。

最终,戴安娜直面真正的阿瑞斯,伪装成英国高层帕特里克·摩根爵士。

阿瑞斯先声称战争的根源并非自己的操控,而是人类天生的贪婪与暴力,并试图引诱戴安娜加入他的计划。

戴安娜选择相信人性的光明面,与阿瑞斯展开史诗对决。

随后,阿瑞斯直言,天堂岛亚马逊社会的安全祥和,是因为他的守护才会存在。

戴安娜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离不开他这个秩序“维护者”。

可以说多元宇宙的担子,全部扛在他这个战争之神身上。

如果戴安娜这样的半神足够努力,能够和人类中的精英竞争,让人类信仰他们,保证信仰不流失,根本不需要他来推动战争。

他,阿瑞斯,一心一意为了奥林匹克众神付出,却成为了战争贩子、刽子手,背负着杀戮和暴乱的骂名。

做着最累的活,挨最狠的骂。

反派的动机不是单纯的邪恶,而是维护自身权力和秩序。

在戴安娜几乎动摇的关键时刻,史蒂夫和其他小队为阻止毒气炸弹牺牲自己,唤醒了戴安娜对勇气与爱的理解。

在这一刻,戴安娜在人间,反抗战争,在神话体系中,她反抗阿瑞斯嘴里的“既有秩序”。

史蒂夫的真正救赎不是死亡,而是让戴安娜从情绪和喜好,找到自身的使命所在。

保留dc超英叙事骨架的同时,在女性题材之上,上升到反权威,赋予神奇女侠新的时代批判性。

第五部分。

英雄的诞生。

“我讨厌你说的我们可以改变,我们从未改变。现在就是我来真正改变这一切。”

神奇女侠向真身降临的阿瑞斯竖起中指,火力全开。

真言套索、手镯、头冠等等,随着她实现了进化,原本真言套索代表真相和正义,手镯能抵挡攻击,象征女性的防御和力量,此刻,这位亚马逊战士的装备,化作了反抗套装。

阿瑞斯恐惧而又愤怒的吼叫:“我如果陨落,将导致所有神话体系崩溃,包括亚马逊人的存在根基。”

“父神(宙斯)不会放过你!”

神奇女侠的回应是:it’smylife!(我命由我不由天)。fuckyou!(去你的鸟命)。

戴安娜击败阿瑞斯,但意识到战争并未立刻结束。

从此,她以“神奇女侠”的身份隐于人类社会中,等待下一次被召唤。

电影彩蛋。

轰隆隆!

一片雷霆中,一个充满威严而又霸道的声音,命令戴安娜成为新的战争图腾,似乎暗示了下一部的敌人是宙斯。

看完电影,卡梅隆内心极为复杂。

这是一亿美元能拍出的电影?

一战时期的服装、武器,机器大生产场景,钢铁、齿轮象征工业化战争机器,历史真实感爆棚。

视觉和特效上,也是顶级水平。

卡梅隆不由担忧。

一亿成本,好莱坞做不出来啊。

如今,给演员打伞是一个工种,给演员的雨具除雨也形成了一个工种.

好莱坞自己来制作《神奇女侠》,至少要五亿到七亿美元才有可能。

更让卡梅隆震惊的是电影的力量感。

通过戴安娜的纯粹信念与战斗力,打破传统超英片的性别框架,超越战争与人性的反思。

战争根源从阿瑞斯个人邪恶,上升到神权-资本共谋结构。

戴安娜成长,也从相信爱拯救世界,变为认知到爱被权力异化为统治工具。

反派动机,从毁灭人类,变为以战争强化秩序永续运转,收割信仰。

在超过以往好莱坞深度的同时,又保持观影低门槛,一步步上升。

唤醒神奇女侠的,也不只是史蒂夫,还有其他人的牺牲,不同于好莱坞个性叙事的集体主义。

既符合一战百年反思的当代语境,又将超英叙事提升至结构性质疑层面。

卡梅隆几乎能够看到,神奇女侠向战争之神竖中指的镜头,还有结尾的呐喊,将会成为不输于钢铁侠公开身份的经典镜头。

啪!

啪啪!

掌声中。

沈三通带着主创一块登台,接受同行彩虹屁,和观众交流拍摄趣事。

电影逻辑上其实存在一定漏洞,比如战争在毁灭的同时,也带来希望。

会撬动一成不变的阶级壁垒,阿瑞斯发动战争和秩序维护者设定存在一定的冲突。

神奇女侠回归人类社会,也是融入美国主题叙事,从反权威收回一脚,比之他魔改的《大圣归来》结尾弱了很多层次。

但这都是小瑕疵。

他这版《神奇女侠》比之好莱坞大片逻辑性依然要强很多,无论是质感和深度都要强。

哪怕是半反权威,也是好莱坞从未有过的电影主题,美国电影不是没有解构,但多是独立电影,而且多是阴谋论。

主流大片里面反权威,极为罕见。

提供稀缺且优秀的电影产品,沈三通相信成绩不会差。

好莱坞这边的首映礼结束,沈三通随后飞往国内,参加国内的首映礼。

国内氛围比较正常。

虽然搞拟人化不是很好,但《神奇女侠》首映后,国内一些人的表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有些人欲求不得的女神,各种翻白眼、一脸嫌弃,忽然有一天发现她被沈三通玩腻了一脚踹开,关键部位还带着各种纹身,只能挺着大肚子,蹲在路边哭。

《神奇女侠》上映前,还可以自我欺骗糊弄自己,现在《神奇女侠》上映了,好莱坞众星云集,从高管,到知名制作人、导演,再到演员捧场,首映结束后,卡梅隆大吹彩虹屁.

把国内一帮人彻底搞懵逼了。

相当于直接大嘴巴招呼,不做任何前戏,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暗地里强了,和拉广场里带来震撼是不一样。

2015年6月5日。

《神奇女侠》全球上映。

美国本土票房首周末破亿,次周不降反增,实现逆涨,突破两亿。

次周末第二,略输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人,科林·特莱沃若执导的《侏罗纪世界(侏罗纪公园4)》。

然而第三周《神奇女侠》以微弱跌幅,拿下周票房冠军,压倒次周的《侏罗纪世界》。

上映三周,沈三通执导的超人英雄《神奇女侠》便席卷世界,轰下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中国市场完全靠沈三通号召力,国外市场凭借的是电影内容共情。

说得简单点,全世界人都对如今的秩序不满意,憋着一口气。

当然,最惊人的成绩,还是在美国市场。

几乎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很多民意调查机构,观察者发现,《神奇女侠》像是在美国燃烧的民意中浇了一锅油,成就了电影票房,同时进一步助长了美国滚烫的群体情绪。

吓人啊!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字面意思的maga,不是口号,是真正的希望,是花旗国最广大人民的,也许是最后一次团结在一起自救的尝试。

如果占领华尔街运动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结果

如果政客们能意识到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警钟意义.

如果主动做出实质性的改革

那么今天,以及以后的花旗国也许能延缓衰落和分裂,甚至凝聚出真正的共识。

可自我革命不是一般的困难,刮骨疗毒不是谁能做到的。

现实世界没有如果。

但是,打生桩可以杀死某个人,镇压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改变基本面。

所以《神奇女侠》,哪怕只是半反权威,依然点燃了一团火。

《神奇女侠》持续火爆,美国一些精英只有一个想法:我草,沈三通人怎么那么坏!

这是火上浇油啊!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华纳痛并快乐!

三周股票几乎翻了一倍,一把拉爆了。

打出了双重预期。

第一是dc电影宇宙走出了一条不输给漫威的路,而且是可以复刻的,半反权威爆米花大片。

第二是和沈三通合作,打开了中国市场。

虽然按照双方合约,《神奇女侠》的中国票房大部分要落入沈三通手里,但dc是电影宇宙,沈三通操刀一部,dc在中国一举超过了漫威的认可度。

华纳兄弟ceo凯文·辻原亲自穿上西装,来东大和沈三通说谢谢。

主要是沈三通自从首周后离开花旗国,就没再回来。

“我现在要把精力放在电影技术上。”

面对凯文·辻原几乎是恳求的语气,沈三通婉拒。

不过沈三通为华纳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半反权威爽剧我已经做出来了,dc主流英雄可以按照这个路子走。”

“对于边缘的英雄,我也有个想法,边缘角色走艺术反权威爽道路。”

“比如小丑,设计成医保受害者、911消防员,故事变成和他社会的对抗。”

“叫好又叫座,艺术和商业拉满。”

“两条路,把主要角色和边缘角色一把拉爆,漫威将在dc面前幼稚的像个孩子,你们可以随意的嘲笑漫威电影。”

沈三通路已经指出,走不走看华纳自己了。

“我只是提一个建议,跟不跟是你们自己的事。”

凯文·辻原听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神奇女侠》奔着20亿,登临影史第一而去了。

按照沈三通指出的路走,确实能把票房拉爆。

但是花旗国,乃至于世界的怒火,恐怕也会拉爆。

我草,沈三通人怎么那么坏啊!

卡梅隆也过来找沈三通。

劝说沈三通,像李小龙、程龙、温子仁那样通过变革好莱坞来改变世界。

沈三通没藏着掖着,直言道:“现在你们那火气有点大,我不敢过去。”

“不过,好莱坞制作成本高的问题,我有个想法。”

“我们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好莱坞发展,好莱坞可以分享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套路变得乏味,我们也可以帮助你们,给你们注入比较先进的理念,不如从我们双方的特效工作室开始?”

卡梅隆和沈三通聊完,只有一个想法,我草,沈三通人怎么那么坏啊!

这样下去,好莱坞不得姓中啊!

7月17日。

《神奇女侠》上映四十天,票房突破28亿,超越《阿凡达》登顶世界第一。

沈三通拒绝了一切专访要求,包括国内一些媒体。

他只想把更多精力用来做基础研究工作,不出意外,《三峡》将会是他最后一部亲自执导的电影。

杭州小镇。

沈三通召集旗下制片、导演、编剧,以及特效技术等人员,开了一场大会。

“这些年我们精简业务,聚集于电影主力,从建立初步文化体系,转变为建设初步电影工业体系。”

“三通娱乐第一阶段目标,做到了。”

“我们未来的路,更加重要,我的想法是,要立足于我国工业和产业链,从中汲取营养,然后反哺回去。”

“本子战后复苏产生了很多反应工业建设反应城市化建设的电影,美国也有,我们也要做!”

“我们生产的每一件工业产品承载着什么?”

“从现在往过去说,有集约化功业集群,有全国一盘棋的总体规划,有每年百万级的工程师人才。”

“再往前,有八十年代开始的超前的基建建设,有九年义务教育,有高速公路建设。”

“继续往前,有建国以来的初步工业体系,有全国交通网络,比如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前提是什么,是我们有基本的路面建设,有基本的电力。”

“如果再往前,有历史和文化,我们的工业产品,和好的绢丝、笔墨纸砚一样,首先是好东西,值这个价,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们的工业产业,不是谁想夺走就能夺走的,也不是谁想取代就能取代的。虽然几乎不可能,但假设他们可以做到。客观上去做,复刻我们,需要的时间不是三年五年,至少要三五十年。”

“简单来说,电影的使命,不是到处舔着去拿国际大奖,而是应该干翻这个国际叙事,这套秩序,用中国文化为中国产品赢得生存空间,也别赋能溢价什么的,先拿到我们该有的定价权。”

“也许文化无法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可以逐步凝聚共识,我们不是靠单纯的人力成本,非洲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命都不值钱,何况是人力成本?”

“我们的工业品,理所应当取得更高回报。电影要打破过去的迷思,他人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

沈三通阐明主要观点,带领众人制定三通娱乐接下来一个时期的工作计划。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