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有命火乐木南

第214章 施仁政

张衍看着这位自己选出的太子,眼含笑意,轻声笑道:“好了,既然明白,就要做好,莫要辜负这柄传国剑,也莫要辜负大玄。”

张子坤用力点头,手捧传国剑,郑重说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明白,也定会做到。”

张衍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你大哥会成为你在山上仙门间的助力,你二哥会为你开疆拓土。闻先生会协助你处理朝政,空行公公会协调宫中事务,至于玄清子道长司职山上情报。”

原来父皇将一切的路都为我铺好了……张子坤不知道还能再说些什么,眼含热泪,只能用力点头。

“好了,你可以走了,让父皇再好好睡一觉。”张衍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去。

张子坤双膝跪地,重重叩头:“愿父皇!龙体安康!”

张衍撇了撇嘴,笑骂道:“少跟你那闻先生学这些酸礼,赶紧走吧。”

张子坤缓缓起身,再次弯腰鞠躬作揖,这才告辞离去。

张衍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不由摇了摇头,重新躺回龙榻上。

他双眸微闭,自言自语:“师父,狗徒儿再去陪陪你。”

他的闭关地点已经想好了,还是在那座为一切开始的太平山。

那里有他的道观,也有他的师父。

张子坤走出安神宫,发现大哥张子民就靠在墙边等着他。

大哥见他出来,打了声招呼:“走吧,闻先生还在宫门口等你。”

张子坤疑惑问道:“大哥,你还没出发去泽州?”

这些天他一直没有见到过大哥,以为大哥已经动身出发前往封地了,没想到还在宫中。

张子民眉眼温和,轻声笑道:“准备去了,这些天一直都在教小离与小坎水火之法,就耽搁了一些时日。”

“公公顺便叫我过来的,我也想在离开之前,再来看看咱的这位太子殿下。”张子民笑着打趣,向前走着去。

张子坤急忙追上大哥的脚步,挠头笑道:“大哥说笑了。”

张子民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他手中的传国剑,明知故问道:“开始要学习监国了?”

张子坤点了点头:“嗯,父皇身体有些差,让我先开始学习监国了。”

张子民说道:“记得多出去走走,别总在宫中待着,去玄皇城之外看看,多看看民生百态。”

张子坤回道:“会的,我知道该怎么做。”

张子民笑道:“那就好。”

二人不再说话,脚步加快,很快便走到了宫门口。

养神宫门口,在夕阳的余晖中,站着三个人。

一身破旧青色道袍的玄清子道长。

一身华丽紫金蟒袍的空行公公。

一身普通淡蓝官袍的闻先生。

张子坤知道这是父皇为他留下来的班底。

玄清子见到二人出来,满脸堆笑,急忙上前迎去,殷勤地抓住了张子坤的双手,笑嘻嘻道:“哎呦,这位就是太子殿下吧?真是一副英明神武的样子,也当真是随了圣上的样子!”

“贫道玄清子,玄清观的道长。”

张子坤从没见过这么热情的出家人,一时间被他搞得有些明显不适应,只得陪笑道:“太子张子坤,见过道长。”

玄清子甩了甩两只大袖,笑容灿烂:“哎呦,太子太抬举我了,以后记得多来玄清观坐坐。”

“贫道的玄清观,虽然地方不大,却也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山上的奇闻异事,城中的闲聊八卦,贫道所知甚广啊。”

玄清子拉住张子坤的袖子,没完没了,滔滔不绝的讲述着玄清观。

这玄清观真不愧是父皇创立的情报机构,这道长废话是真多……一旁的张子民咧了咧嘴角,一阵无语。

闻砚冲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空行公公使了个眼色。

空行公公笑呵呵的,只当没看见,自顾自地饮酒。

闻砚以心声说道:“公公,给那个话多的道士拉走,我有正事跟子坤谈。”

空行公公漫不经心地扫了他一眼,同样以心声回道:“给个理由?”

“三大坛美酒,记我俸禄上。”

“五坛好酒!”

“两坛!”

“六坛!”

“就三坛!”

“成交。”

二人以心声一阵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共识。

空行公公向前走去,一把揽住玄清子的肩膀,醉醺醺地说道:“道长走了走了,太子也见过了,混个脸熟就行,陪我喝酒去。”

“哎呀呀……”玄清子还想拉住张子民这位白王再说些什么,只是话还没说出口,便被空行公公仗着境界强行给他拉走了。

空行公公打了个招呼:“昂,咱家走了,以后太子在宫中内务上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

张子坤早就不耐烦了,急忙应道:“道长和公公慢走,不送了。”

玄清子高声回道:“既然太子让我慢走,那我就慢走了,再让我说几句。”

空行公公也不耐烦了,骂骂咧咧道:“你说个屁,赶紧陪咱家喝酒去!”

望着二人逐渐打闹远去的背影,闻砚这才长舒一口气,看向并肩而立的白王与太子。

“闻先生。”张子民与张子坤同时应了一声。

闻砚笑道:“既然要监国了,太子想要怎么做?”

“想要怎么治天下?”

还不等张子坤回答,闻先生又转而看向张子民,笑道:“白王也可以说说。”

张子民“啊”了一声:“我也要说啊?”

闻砚笑道:“说说看又不会怎么样。”

张子民想了想,沉声说出八个字:“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天下。”

闻砚笑容收敛,认真看着张子坤,严肃问道:“你呢?”

对于这个问题,张子坤早就想好了。

他不假思索的说道:“施仁政,行王道,政通人和。”

闻砚饶有兴趣:“说说看。”

张子坤说道:“圣人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又有言:地势坤,以厚德载物。”

“学生认为,帝皇君主要像脚下的土地一般,承载万民,养惠万民,施仁政,行王道,政通人和。”

“以仁政,拢人心,以民为本,成而一处,便无往不利,则天下盛世。”

闻砚笑道:“不是书生的夸夸其谈吧?”

张子坤缓缓摇头,眼神坚定,说道:“我行仁之道,必躬身而力行。”

“善。”闻砚满意点头。

…………

《玄史》记载:玄黄十八年夏,帝龙体抱恙,遂闭关养神。太子坤受传国剑,监国大玄,其宽厚待民,施以恩惠,得民心而治天下,史称“仁和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