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70

周末了,牡丹挑着个担子,担着两个筐子,筐子里坐着两个胖娃娃,身上还背着个包袱,就这么进门了。

金喜和江洪正往家里的菜窖里卸红薯,就看见自家大嫂这么来了。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我的天爷呀!您叫人捎个话,我去接你们呀!二嫂呢?”说着,赶紧洗了手,把孩子往出抱。

孩子只当好玩,一路上高兴的,这会子喊着:“叔——叔——”

一边是长缨,一边是开颜,抱了这个抱那个,就这么往屋里送。爸妈都忙着呢,爸爸从省城回来,就开始盯着厂房,试蒸馏锅灶去了。自家妈在接生奶牛,生崽子是不会调日子的,还得算一算是不是周末。

牡丹跟江洪打了招呼,这才把担子放到一边,跟着往屋里去,“我知道妈忙着呢!我估摸家里的菜也没腌,啥都没顾上弄吧。大姐又怀上了,今年大姐是来不了了。这不把菜腌上,明春吃啥?”

然后说金喜:“你忙你的去,这俩乖的很,晃悠了一路了,也该累了,我把他们哄的睡下,好搬菜。”

只要搬出来,我在屋里一边看孩子一边就把菜给腌上了,又不费事。

金喜:“……”他有些生气,又问了一遍,“二嫂呢?咋老是把开颜扔给你?”

牡丹用手里的围裙拍了拍金喜:“别嚷嚷!孩子的衣服都是你二嫂准备的……”两孩子的都是,出布料,还叫裁缝给做出来了,拿来给孩子穿的,“鸡蛋也都送来了。她这不是单位上搞技能培训,把她选上了嘛!我搭把手,你嚷嚷啥?”

金喜:“……”行吧!

牡丹就说:“人家单位也有技能比赛,那包装得快得好,这称重得一把抓的就差不多数量够,这都是要比的。说是技能不过关的,怕是难提拔。她下班就练,说是现在扯布匹,一拉开,说是三尺,她都不比划,只一看就能知道是不是三尺。我试了一次,真的……本事练出来了。”

金喜:“……”该说啥呢?“您哄孩子吧!我喊人把菜给搬出来得了。”

这一喊人,孙平、鲁立这不就被喊来了吗?又有张小蝉过来取师傅的工作笔记,见家里正忙,把工作笔记送完,就又跑回来帮忙了。

牡丹把孩子哄睡了,白菜萝卜的都搬出来了。

“嫂子,咋弄,您说。”张小蝉看着萝卜:“要擦丝?还是要切片?”

还都挺利索!牡丹也没客气,指挥着,半天功夫,给家里腌了三大瓮的菜。然后又留帮忙的吃饭,给烙了二合面的菜盒子。

等桐桐回来的时候,牡丹挑着担子又打算走。

她就很生气:“你都不知道累?”带着孩子还过来张罗一天?

“我不累!在库房有啥累的?”牡丹指了指炕上的包袱:“妈,那是你跟我爸还有小喜的棉鞋……”

桐桐:“……”别人心疼她,她不心疼她自己,怎么办?

她把两个孩子看了,摸了手腕,一切都好。后半晌的,冷风吹着,又把孩子给挑回去?

“别着急,等会送你们回去!你爸也一周没见孩子了,再等等。”

嗳!

桐桐把织好的毛衣毛裤取出去,重新给她放到包袱里,“先给小意织的,这是给你的。”

“金寿还都没有……”

“给他们买绒衣绒裤是一样的!”桐桐把毛衣毛裤给包好,“库房阴冷,这些套到棉袄棉裤里。”纯羊毛毛线,暖和。

牡丹应着,又憨笑了两声。张小蝉在堂屋坐着,帮着给炉子添柴,然后小声问金喜:“师傅偏着大儿媳妇。”

金喜:“……”没偏,“大嫂带的是两房的孩子。”

“你二嫂不带?”

“我二嫂忙着她的工作……”她提升了,总得有人牺牲。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妈心疼我大嫂带两孩子辛苦,还顾着这个顾那个……总把我大嫂排在前面。”

今年没买到多少毛线,大姐又怀孩子,今年穿不了拘束人的毛衣毛裤,就给买了男士的大绒衣,把毛线单给小意和大嫂用了。二嫂是啥也没有的。

做点花样饭,自然也只给大嫂送。

张小蝉心里点头,原来如此。

正说话呢,就听见屋里喊:“金喜,把长尾巴公鸡逮了,杀了叫你嫂子带回去。”

嗳!

四爷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两个孩子在炕上玩的正好。满炕的跑,一会子一个屁股蹲也不在意。可能是保育的原因,孩子不会过分的哭闹。

见了有人进来,也不会主动伸着胳膊叫抱。但大人一伸胳膊要抱,一个比一个欢实。

四爷把两个兜在怀里看了看,就看桐桐:“我去借马车。”

嗯!送回去吧。

带了一身衣服,桐桐又给衣服里塞了钱,再给带了鸡蛋和面粉,“孩子多少加一些细粮,只吃喝奶粉也不行。鸡蛋一天一个。”

“鸡……我拿一半吧。”

“都拿去!又放不坏。冻着,给孩子炖汤,用汤熬粥或是下点面条都成。你跟着吃吧,大人一病,容易染给孩子。”

“嗳!”

四爷和桐桐亲自驾车给把娘仨送回去,到这个点了,润叶还不来接开颜,那就是今天又顾不上了。

但是过了一周润叶还是来了,这次是跟着牡丹一起来的,“妈……我拿了全地区技能比赛布匹组第三!”

桐桐:“……”她看了看准备好的肉,“那今儿咱包肉饺子,为你庆贺。”

牡丹:“……”金喜去割肉的时候,顺脚去看孩子,不是早就说,周末来接自己,咱包饺子吗?

她不敢看润叶,急忙去忙了。

润叶很高兴,婆婆也没有不高兴,只是把本来就要包的饺子说成是给润叶庆祝。

牡丹打岔,问说:“妈,包萝卜大肉的,还是包白菜大肉的?”

“西屋那几盘韭菜长的挺好的,今儿包两样馅儿的。”桐桐取了刀去割韭菜,“韭菜鸡蛋的也包些!大肉跟葱吧……估计都不想吃白菜萝卜了。”

润叶跟进去,跟在婆婆后面择韭菜:“妈,我们这一组,就有五十二个人。第一名那个大姐神了,量出来的布一寸都不差,布叠的好,包的也好!我也没差,但就是没有她快,满了二十多秒呢。”

桐桐意外的看了润叶一眼:“那你技术可以呀!”

“我天天晚上练,晚上做梦手都在量布。在单位练完,我到家就联系咋叠,咋包。我学的晚,要不是勤快,我咋赶得上人家?”润叶一边说,一边道:“进去的时候送点礼,巴结巴结还行得通,要真的想出头,还是得功夫硬。”说着,就抬手去抓韭菜,抓了一把:“这得有个半斤,差不多……我现在练称重呢!只布匹组还不行,还得其他组能力过关……”

桐桐拿到手里掂了一下,这还就是半斤。

润叶指了指窗台上那个布袋:“那是半斤土,我走哪带哪……”所以,一上手就能感觉到。谁要上半斤糖,半斤盐的,一次性就到位了,最省时间。

桐桐就问:“为啥先练半斤的?”

润叶马上兴奋了:“买布的少,买副食品的多,我就盯着那些顾客!现在这日子难过,大部分人买副食品都是半斤半斤的买……那我就想着,那就用半斤打底,一斤就是两个半斤,然后再慢慢的调……”

桐桐:“……”还真是动了脑子,下了大工夫了。她就说:“上进是好事。”

“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不辛苦了!我们店里,领导是不在柜台站的,永远在办公室。我二十岁站大半天能站下来,那等我三十岁,四十岁……我站不动,该咋办?那就得整货,卸货,都是辛苦活。好不容易有工作了,我可不想再下那种苦力。”

说着,又跟着婆婆去堂屋,站在婆婆边上,忙着手里的活,嘴上却在分享单位的事:“……还有工资级别,我技能高,我就能拿满级补贴。别小看这多出来的……多出来的这些够养个孩子的了。”

在儿媳妇上进努力的时候,当婆婆的能说什么?说一句婆婆们常挂在嘴上的话:她这不好,那不好,但却是全心全意奔着跟咱儿子过日子的。往家里挣,总好过大手大脚的花。

所以,说啥呀?你愿意分享我就听着,然后吃饭:肉饺子,韭菜鸡蛋的饺子,吃吧!都往饱的吃。

但还是剩下两盘子,桐桐都给装好,递给牡丹:“一份是你大姐的,你明儿晌午有空了,给送一下。”三分钟的路,不碍事,“还有一份,是给俩孩子的。给孩子煎一下……”

嗳!

一般今儿是没有客人上门的,熟悉的人都知道,周末这家的儿媳妇闺女女婿带着孩子回来,必是要改善伙食的。

两边隔壁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里冷清。他们不知道孩子多的艰难,没亲身体会永远不知道这种感觉,所以,家里大人喊,孩子叫的日子,听的人心里难免羡慕。

看看人家,平时忙一忙,一到周末,儿孙绕膝。

鲁正儒清理门口的土堆,都是落叶吹的到处都是,他点了火在边上守着。就看见金镇和林桐两口子一人抱个胖娃娃出门。

这两人特别显年轻,这几年像是没老一样,变化特别小。两人收拾的整整齐齐,要是不知道的,绝对不会想着这是爷爷奶奶抱着孩子。

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给爷爷奶奶再见。”

孩子奶声奶气的:“再见——再见——”

小女孩的说话利索,虽然含混不清,但孩子努力表达:“爷爷……颜颜……吃dang……”

颜颜想吃糖?

四爷就笑:“好!明儿给买糖,叫你四叔给你送去。还想吃什么?”

“果果!”

还想吃果果?行!都给买。

等孩子们都走了,鲁正儒就笑:“老金呀!孙子们一张小嘴,你的日子就难过喽!”淘换去吧!

四爷:“……”要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