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魏延一统嘴巴嘟嘟哥
第678章 幽并袁军遭伏溃败
冀州邺城南郊,曹军大营气势恢宏,军旗飘扬,营帐林立。
曹操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案桌上堆满了河北各地的军情文书。
他神情专注地翻阅着这些文书,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露出微笑。
在大帐下方,两侧分别坐着郭嘉和荀攸二人。
他们不时地向曹操补充汇报这些军情的具体情况,为曹操分析局势,提供建议。
自从曹军北过黄河,击败黎阳前线的袁军之后,袁军将领带领着溃兵一路逃窜。
他们先是进入荡阴,而后又逃回了邺城。
而曹军则如影随形,紧紧咬住袁军的尾巴,在邺城的南门外布下了严密的军阵。
与黑山军、袁谭军、泰山军一起,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加强各军之间的联系,统一指挥作战。
曹操派遣刘晔带着封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的旨意,前往邺城北边的黑山军中。
刘晔宣旨之后还要暂驻军中,一方面方便与张燕联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黑山军出谋划策,协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战局。
而在邺城东边的袁谭军和泰山军中,有满宠坐镇,自然是方便许多。
满宠足智多谋,深得曹操信任,他在军中的调度和指挥,无疑为曹军的围城之战增添了一份保障。
突然间,曹操面色凝重地手持一份军报,目光落在郭嘉和荀攸二人身上,沉声道:
“依目前形势来看,我们必须派遣更多斥候前往幽州和并州方向,严密监视袁军动向,以防他们再次南下邺城支援。”
郭嘉闻听此言,连连点头应道:
“主公所言极是,此次多亏我军警觉,否则若让这两支敌军成功抵达邺城,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就在不久前,曹军校事府兵士传来消息:
称幽州和并州的兵马正在紧急调动,其行军路线明显是朝着邺城方向而去。
这一消息令曹操心生警觉,他深知袁军此举定有深意。
经过深思熟虑,曹操果断下令,指示刘晔向张燕建议,率领黑山军在巨鹿境内设伏。
之所以选择此地,是因为巨鹿乃是袁军兵马南下邺城的必经之路,在此设伏,可收奇兵之效。
与此同时,曹操又迅速调遣虎豹骑和西凉铁骑前往支援。
这两支精锐骑兵,向来以勇猛善战著称,有他们出马,必能给敌军造成重创。
原来,被困城内的袁尚向幽州和并州发出军令,命令各州各郡留守的袁军即刻赶往邺城方向。
与城中的兵马里应外合,妄图一举击溃城外的敌军。
收到命令之后,留守幽州的袁熙部将焦触毫不犹豫地紧急调动州内各郡的守军,并亲自率领他们火速往邺城方向行军。
与此同时,并州的高干从弟高柔也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并州的守军急速东出,然后南下。
然而,这大规模的兵马调动又怎能逃过校事府的眼线呢?
校事府的探子们早已潜伏在各个要道和关键位置,他们密切监视着袁军的一举一动。
当他们发现袁军开始大规模调动时,立刻将这一情报层层上报,最终传到了郭嘉的手中。
当焦触和高柔率领的两支袁军南下时,他们都必须经过巨鹿郡。
而这里,正是黑山军早已布下陷阱的地方。
黑山军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山谷、河流等自然障碍,设下了重重埋伏。
当这些远道而来的袁军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了伏击圈时,黑山军突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箭雨如蝗,袁军猝不及防,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些袁军都是留守地方的兵马,本就战力一般,没有经历什么实战。
就在袁军被黑山军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之际,曹纯和马超率领着虎豹骑和西凉铁骑如旋风般冲杀而来。
他们的速度极快,如雷霆万钧,锐不可当。
袁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这两支强大的骑兵冲散了队形,杀得大败。
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击,袁军士兵们惊恐万分,纷纷四散逃窜。
焦触和高柔虽然极力想要组织抵抗,但无奈军心已乱,根本无法抵挡曹纯和马超的进攻。
最终,这两支袁军在虎豹骑和西凉铁骑的追杀下,仓皇溃逃,损失惨重......
就在此刻,曹操手中紧握着的这份军报,所呈现的正是上述这些内容。
细细思量起来,如果不是校事府能够提前洞察到这些情况,那么这些袁军恐怕早已成功地向南进军了。
如此一来,整个局势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与现今的状况大相径庭。
所以曹操提议往幽、并方向派遣更多的斥候,以防有所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