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风声狐狸尾巴短不了
第47章 潇湘园
临近中午。
杜鹃说:“明晚七点钟,花旗银行举办二十周年庆招待酒会,他们邀请了我,你和我一起去吧。”
齐越迟疑着:“我能不去吗?”
杜鹃说:“不能。明晚六点钟,你来家里接我。”
齐越立刻说:“好。”
杜鹃说:“穿的得体一点。”
齐越想了想:“那套西装行吗?”
“嗯。”
杜鹃看了他一眼:“你明晚有事儿?”
齐越说:“倒也没什么,户籍科内勤孙爱娣过生日,请了几个同事去家里小聚,昨天就告诉我了……”
“孙爱娣是男的女的?”
“女的。”
“是个漂亮小姑娘吧?”
“漂亮谈不上,反正不难看……”
“你是特务科,她是户籍科,你们是怎么认识上的?”
杜鹃笑吟吟的问。
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闲聊而已,你可以不回答。”
齐越说:“以前在刑事科,经常去户籍科调取疑犯资料,一来二去的,就和她认识上了。”
杜鹃说:“你别误会,我不是存心打扰你的好事……”
齐越说:“可能是你误会了……”
杜鹃继续说:“谁误会都不重要,这是站长的意思,明晚的酒会,荣太太也会参加,你有机会认识她。”
齐越问:“哪个荣太太?”
杜鹃说:“安国军副司令荣奉新娶的三姨太,荣奉对她十分宠爱,每次回城休整,必定住在她那儿。”
齐越说:“需要我做什么?”
杜鹃微微一笑:“那位三姨太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主儿,唱戏的时候,就和小白脸私奔过一次,你这个小白脸,没准儿也能入她的眼……”
“杜鹃,说正事吧。”
齐越有些尴尬。
杜鹃收起脸上的笑意:“这就是正事。站长的意思,让你找机会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从三姨太嘴里,探听到安国军的调动情况——荣奉去哪里,安国军自然就在那里!”
齐越想了想:“要是不成呢?”
杜鹃说:“只是试一试,站长也没抱太大希望……”
邱维汉的想法很简单,他打算重整忠义救国军残部,伏击这支作战经验欠缺的部队,但他同时也明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取胜的机会。
安国军可称得上是臭名昭著,这是一支主要由满人组建的军队,著名女间谍川岛东珍担任总司令。
川岛东珍原本是满清皇氏后裔,自幼过继给一个日本浪人,长大成人后,对外一直使用日本名字。
她曾参与过皇姑屯事件、协助婉蓉皇后出逃天津卫,亲手策划了一二八事变,凡是重大事件中,几乎都能看到她的影子。
对这个屡建奇功的女间谍,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极为器重,不仅授予其陆军少佐军衔,还特别拨款组建一支部队——安国军。
关东军四处扫荡,安国军跟在后面狐假虎威。
战斗力还在其次,主要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了这支满人军队,报纸上就可以渲染成,安国军剿匪大获全胜之类的新闻。
战斗力如何且不说,名气必须要拿得出手,借此提振伪满军队士气。
多田骏心中有数,川岛东珍或许是一个出色的间谍,但绝没有能力成为一支军队的军事主官。
所以,川岛东珍只是挂名。
安国军总司令的头衔,能让她在各种公开场合光彩夺目。
多田骏的目的,是要为满洲国打造一个政治明星!
安国军招募了三千人,相当于日军建制中一个步兵联队规模,武器配备也完全和日军一模一样。他们长期驻扎滨江周边地区,主要任务就是“肃清”滨江的反满抗日武装。
荣奉担任这支军队的副司令。
他也是实际上的军事主官。
……
潇湘园是一家饭馆的名字。
就在槐花巷附近不远。
店面不大,可能是新开业的缘故,看着倒也干净。
即便是饭口,饭馆也显得有些冷清。
齐越和杜鹃随便找了桌位落座。
“欢迎光临小店,二位想吃点什么?”
老板亲自过来招呼。
他说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
杜鹃特意加了湘潭口音:“剁椒鱼头能做吗?”
老板赶忙说:“能做,当然能做,湘菜馆子哪能不会做剁椒鱼头呢。”
杜鹃说:“那就来一份剁椒鱼头,一份辣椒炒肉。”
老板说:“敢问小姐,是湖南哪里人?”
杜鹃说:“我是湘潭人,你呢?”
老板说:“在下是宁乡的。”
杜鹃哦了一声:“宁乡离湘潭好远的……老板贵姓?”
老板说:“不敢称贵,小姓王。”
杜鹃问:“王老板,我看你这个店是新开的,来滨江多久了?”
王老板说:“年初来的滨江……”
饭馆生意清淡,王老板多聊了几句。
日军进攻长沙城,周边地区都成了战场。
某天夜里,日军一枚榴弹炮偏离了方向,击穿屋顶,砸在王老板家卧室地板上,万幸是一枚臭弹,并没有爆炸。
但这也吓的一家子差一点集体发疯。
以后再听到枪炮声,连觉都不敢睡了。
王老板思来想去,觉得住哪都不安全,干脆来个一劳永逸,举家迁到了东北,如此彻底的背井离乡,只为了远离战争。
半小时左右,一份剁椒鱼头端上了桌子。
鲜香味道顿时扑鼻而来。
杜鹃赞道:“只看用料,这才是正宗的剁椒鱼头!”
齐越皱着眉:“都是辣椒,这能吃吗?”
杜鹃笑道:“没有几个剁椒,应该不会很辣的。”
齐越尝了一口,辣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杜鹃说:“你吃不了辣,那就吃肉吧。”
齐越又夹了一块肉,同样辣的咳嗽个不停,喝了一大口水压下去,这才说:“我知道饭馆为啥生意不好了……”
门帘一挑,从外面进来一个小姑娘。
看她的年龄也就十五六岁,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梳着两根辫子,手上拿着一把宫廷扇。
她四处看了看,回身对门外说:“小姐,这里人少,进来吧。”
只听她的口音,应该是苏浙一带的人。
杜鹃说:“明晚七点钟,花旗银行举办二十周年庆招待酒会,他们邀请了我,你和我一起去吧。”
齐越迟疑着:“我能不去吗?”
杜鹃说:“不能。明晚六点钟,你来家里接我。”
齐越立刻说:“好。”
杜鹃说:“穿的得体一点。”
齐越想了想:“那套西装行吗?”
“嗯。”
杜鹃看了他一眼:“你明晚有事儿?”
齐越说:“倒也没什么,户籍科内勤孙爱娣过生日,请了几个同事去家里小聚,昨天就告诉我了……”
“孙爱娣是男的女的?”
“女的。”
“是个漂亮小姑娘吧?”
“漂亮谈不上,反正不难看……”
“你是特务科,她是户籍科,你们是怎么认识上的?”
杜鹃笑吟吟的问。
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闲聊而已,你可以不回答。”
齐越说:“以前在刑事科,经常去户籍科调取疑犯资料,一来二去的,就和她认识上了。”
杜鹃说:“你别误会,我不是存心打扰你的好事……”
齐越说:“可能是你误会了……”
杜鹃继续说:“谁误会都不重要,这是站长的意思,明晚的酒会,荣太太也会参加,你有机会认识她。”
齐越问:“哪个荣太太?”
杜鹃说:“安国军副司令荣奉新娶的三姨太,荣奉对她十分宠爱,每次回城休整,必定住在她那儿。”
齐越说:“需要我做什么?”
杜鹃微微一笑:“那位三姨太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主儿,唱戏的时候,就和小白脸私奔过一次,你这个小白脸,没准儿也能入她的眼……”
“杜鹃,说正事吧。”
齐越有些尴尬。
杜鹃收起脸上的笑意:“这就是正事。站长的意思,让你找机会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从三姨太嘴里,探听到安国军的调动情况——荣奉去哪里,安国军自然就在那里!”
齐越想了想:“要是不成呢?”
杜鹃说:“只是试一试,站长也没抱太大希望……”
邱维汉的想法很简单,他打算重整忠义救国军残部,伏击这支作战经验欠缺的部队,但他同时也明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取胜的机会。
安国军可称得上是臭名昭著,这是一支主要由满人组建的军队,著名女间谍川岛东珍担任总司令。
川岛东珍原本是满清皇氏后裔,自幼过继给一个日本浪人,长大成人后,对外一直使用日本名字。
她曾参与过皇姑屯事件、协助婉蓉皇后出逃天津卫,亲手策划了一二八事变,凡是重大事件中,几乎都能看到她的影子。
对这个屡建奇功的女间谍,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极为器重,不仅授予其陆军少佐军衔,还特别拨款组建一支部队——安国军。
关东军四处扫荡,安国军跟在后面狐假虎威。
战斗力还在其次,主要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了这支满人军队,报纸上就可以渲染成,安国军剿匪大获全胜之类的新闻。
战斗力如何且不说,名气必须要拿得出手,借此提振伪满军队士气。
多田骏心中有数,川岛东珍或许是一个出色的间谍,但绝没有能力成为一支军队的军事主官。
所以,川岛东珍只是挂名。
安国军总司令的头衔,能让她在各种公开场合光彩夺目。
多田骏的目的,是要为满洲国打造一个政治明星!
安国军招募了三千人,相当于日军建制中一个步兵联队规模,武器配备也完全和日军一模一样。他们长期驻扎滨江周边地区,主要任务就是“肃清”滨江的反满抗日武装。
荣奉担任这支军队的副司令。
他也是实际上的军事主官。
……
潇湘园是一家饭馆的名字。
就在槐花巷附近不远。
店面不大,可能是新开业的缘故,看着倒也干净。
即便是饭口,饭馆也显得有些冷清。
齐越和杜鹃随便找了桌位落座。
“欢迎光临小店,二位想吃点什么?”
老板亲自过来招呼。
他说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
杜鹃特意加了湘潭口音:“剁椒鱼头能做吗?”
老板赶忙说:“能做,当然能做,湘菜馆子哪能不会做剁椒鱼头呢。”
杜鹃说:“那就来一份剁椒鱼头,一份辣椒炒肉。”
老板说:“敢问小姐,是湖南哪里人?”
杜鹃说:“我是湘潭人,你呢?”
老板说:“在下是宁乡的。”
杜鹃哦了一声:“宁乡离湘潭好远的……老板贵姓?”
老板说:“不敢称贵,小姓王。”
杜鹃问:“王老板,我看你这个店是新开的,来滨江多久了?”
王老板说:“年初来的滨江……”
饭馆生意清淡,王老板多聊了几句。
日军进攻长沙城,周边地区都成了战场。
某天夜里,日军一枚榴弹炮偏离了方向,击穿屋顶,砸在王老板家卧室地板上,万幸是一枚臭弹,并没有爆炸。
但这也吓的一家子差一点集体发疯。
以后再听到枪炮声,连觉都不敢睡了。
王老板思来想去,觉得住哪都不安全,干脆来个一劳永逸,举家迁到了东北,如此彻底的背井离乡,只为了远离战争。
半小时左右,一份剁椒鱼头端上了桌子。
鲜香味道顿时扑鼻而来。
杜鹃赞道:“只看用料,这才是正宗的剁椒鱼头!”
齐越皱着眉:“都是辣椒,这能吃吗?”
杜鹃笑道:“没有几个剁椒,应该不会很辣的。”
齐越尝了一口,辣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杜鹃说:“你吃不了辣,那就吃肉吧。”
齐越又夹了一块肉,同样辣的咳嗽个不停,喝了一大口水压下去,这才说:“我知道饭馆为啥生意不好了……”
门帘一挑,从外面进来一个小姑娘。
看她的年龄也就十五六岁,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梳着两根辫子,手上拿着一把宫廷扇。
她四处看了看,回身对门外说:“小姐,这里人少,进来吧。”
只听她的口音,应该是苏浙一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