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车子定型
飞渡汽车研发中心,江飞宇正在视察新汽车的研发成果。
经过两年半的研发,飞渡汽车定型了3款新能源汽车。
飞渡mini1,小型纯电动汽车,搭配36ah锂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50-70千米,最高时速50千米/小时,销售指导价2.98万元。
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头乐,定位就是老人买菜、接娃、短途出行。
飞渡ml320,紧凑型纯电动轿车,续航里程420km,最高时速125千米/小时,销售指导价12.98万元。
飞渡ml320定位就是网约车,小型家用轿车。
飞渡dl8,中型纯电动suv,续航里程510km,最高时速160千米/小时,搭配飞宇集团研发的l2级智能驾驶系统,销售指导价21.98万元。
老头乐,小型轿车、中型suv,这是飞渡3款新车的定位。
并且,定位的客户群体都是普通消费者。
李毅刚有一句话说得很对:飞渡汽车在汽车行业是新丁,没有技术、口碑、市场积累就想去挣有钱人的钱,那纯粹是不自量力。
况且,除了对智能驾驶、低噪、加速度等性能有偏好的人,大部分有钱人玩的都是燃油豪车。
你研发一个售价四五十万的纯电动汽车,能有多少潜在消费者?
买电车的人,基本上就是奔着省油钱去的。
注重燃油成本的人,你也别指望人家会买太贵的车。
这三款车子自然是经过多轮测试,达到量产标准才请江飞宇来检阅的。
这不,江飞宇亲自在厂区内开车体验了一圈。
而且,江飞宇还体验了飞渡dl8的智能驾驶功能。
这个举动,可把杨志厚和李毅刚吓得不轻。
但凡这车子的智能驾驶出现一点失误,伤着、吓着江飞宇,两人的岗位基本上也到头了。
这不,两人好说歹说才把江飞宇拉到后座,两人自己坐到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
要撞,也是先撞前面。
玩了一圈,江飞宇总算是尽兴了。
杨志厚赶紧岔开话题,免得老板继续玩车:“去年7月,国六a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据说更加严的国六b标准也快要推出了,大部分燃油车品牌都面临加装颗粒捕捉器的窘境,这对我们电车来说是一个有利政策......”
江飞宇跟高层领导交流过,他更加清楚国家推纯电动汽车战略的初衷。
我国为什么不研究燃油车,主要有三个原因考虑:
一来是我们的石油严重依赖进口,海上生命线容易受制于人。
即便现在有了南加丹这个小弟,南部海域的航线依然受到人家的威胁。
二来是西方国家在内燃机上研究了上百年,这里面有很多专利技术是我们无法绕开的。
你要是想用人家的技术,就要给人家高昂的专利费。
或者,买人家的成品部件。
汽车的三大件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咱们除了能在底盘上搞点创新,国内民用汽车连一款能拿得出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没有。
就跟早期的互联网产业一样,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都是欧米技术垄断,咱们只能在系统应用方面玩出花。
现在的汽车产业也一样,咱们只能在内饰、配置方面玩创新。
互联网还好,这些年已经追赶上来。
但燃油车的技术壁垒更深,没有几十年的苦心研发和海量资金投入,你很难超过现在西方国家的专利壁垒。
时间等不起,资金投入也让人望而却步。
三来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考虑,不能再让西方车企掠夺我们的血汗钱了。
我们以前说,卖一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大飞机。
汽车行业没那么夸张,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辆豪车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售价,人家每年从我们国家挣走多少钱?
而这些财富无论是在谁的口袋里,都是牛马们天天996创造出来的。
所以,国家只能从战略层面选择新能源汽车进行弯道超车。
更加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可不仅仅是从保护环境考虑,还是为你们这些电车企业保驾护航。
所谓颗粒捕捉器,你可以理解为给汽车加装了口罩来过滤尾气中的颗粒物。
这些燃油车企为了追求性能,基本上没几辆车的尾气排放能够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汽车装上这个东西,对车子的影响太大了。
就好比:你戴m95口罩跑马拉松一样!
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补贴,也是为了提升你们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而这些年,纯电动、混动汽车的市场占比不断上来,这个是肉眼可见的。
江飞宇问道:“现在还有什么问题是需要我协调的吗?”
杨志厚请江飞宇来就是要资源的:“这3款产品已经定型,现在已经可以投入量产,生产的事情我们也能搞定,但我们的薄弱环节是线下配套的4s店,以及配套的充电桩......”
像汽车这种大件商品,你还是得有实物给客户去看、去试驾,才能激起人家的购买欲望。
况且,汽车的故障维修、配件购买、保养也依赖4s店。
4s店的数量,决定了你能够辐射的市场范围。
至于充电桩,虽说纯电动汽车也可以使用便携式充电设备给车子充电,但充电效率慢了很多。
想要充得快,还是得充电桩才行。
况且,充电桩的最大作用是能够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汽车充电。
尤其是在城市里面,纯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需求更大。
虽说买车的时候可以赠送充电桩作为促销手段,但你不能让客户充个电还要回家充电。
像飞渡ml320这款车型,本来就是瞄准网约车市场去的。
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用太多,但你必须得有,不能全部蹭友商的。
况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可以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做成共享充电桩来运营。
一度电赚个几毛钱,积少成多也不是个小数目。
想要搞这个东西,关键是得投钱去建设。
另外,配套的充电桩小程序和app也得跟上。
以飞宇集团的能量,从地方批地建充电桩肯定没什么问题。
除了自己建的,还得把友商的充电桩也纳入进去。
新能源汽车的敌人是燃油车,先解决了基础配套设施,内部再凭手段竞争。
这点觉悟,相信其他车企还是有的。
江飞宇很快就有了决断:“灵动集团那边去年的利润全部拿出来,我们自己建一批直营的4s店,再通过集团的资源招募一批加盟商。”
“另外,集团会拨款26亿来建设配套的充电桩,这个业务会成立一家专门的公司来运营,这家企业会归集团直属管理,你们到时候进行对接就行了。”
江飞宇的态度很明确,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但到了年底,两人必须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江飞宇要求不高,第一年能有25万辆的总销量就行了。
老板给了目标,两人只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了。